这让他看到了那么一点希望,也许他能借着朱瞻基的手,改变一些东西呢?
他忐忑,他不安,他甚至一度想过逃避,可是最终,他选择了留下来,冒着会死的风险留下来。
因为他良心难安,他不能坐视历史再度重演,他想要做点什么,他就像是溺水了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以前他还能安慰自己,他无力改变这一切,可当他知道朱瞻基的真实身份的时候,他知道他不能自欺欺人了,于是他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都来了,总要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
你不能指望一个小人物什么都没经历就想着改天换地,他没有那么大的志向和毅力的,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才会促使他成长起来。
为什么要畏惧帝王,讨好皇室?
他是为了自己吗?
那他大可以逃亡海外,继续关起门来做土皇帝,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大明如何发展,与我何干?
可是终究有一些人在一点点影响着他,清风县的百姓们,那个给他一块饼的老人,那个不懂得如何表达感谢,只会不断重复公侯万代的老人,还有那些因为一点小恩小惠就向他下跪千恩万谢的庄户们。
这些人都在影响着他,让他不能心安理得的置之不理,于是他站了出来!
也许他想要创造的大明是一个理想化的国度,可能终其一生都看不到尽头,但他愿意为之奋斗终生。
网文也还是要弘扬正能量,一些东西我美化了,甚至写的理想化了,但是再多的我也不敢写,只敢一笔带过。
现实已经很无奈了,小说中就不要那么苦大仇深了,人活得那么累干嘛,总要轻松愉快一点。
历史上真实的永乐,洪熙,宣宗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小弟也只是臆测罢了,加点自己的想法,让每个人物尽可能的贴近历史。
一开始定位是群像文的,写写三代帝王和主角携手并进的故事,可是由于笔力不够,并未将人设塑造好,甚是遗憾。
或许有读者认为这本书的节奏太慢了,太水了,可是不是的,小弟只是想尽量写的更好一点,写的严谨一点,因此很少花费笔墨去写装逼打脸的场面,更多的是在钻研人设方面的问题,这对小弟来说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时常也会因为卡文写不下去,可咬咬牙,还是写到了这里。
后面会注意这一点,进度慢是因为每天四千字,进度快不起来,上架后就会尽快拉起来的。
老朱家,生活气还是有一点的,之少在前几代皇帝都是如此,本来就是平民出身,加点人味儿阅读体验会更好一点。
帝王也是人,不是神,有点人味儿很正常。
一路走来,有人进来,有人离开,感谢各位读者大大们一路的陪伴,好的坏的皆是恩赐,不喜欢叉掉换另一本小说好了,用不着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