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县的泥腿子们在苏泽没去之前都穷的出去乞讨了,哪还有心思送孩子读书,去考科举。
可现在不一样了,读书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赚更多的银子,让一家老小生活的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清风县百姓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人人争先。
读书好,读书能赚更多的钱,以利益驱动,百姓们自然十分热情。
这些才是清风县为何能在短时间普及教育的原因,清风县现在基本上没有不识字的人。
就连丁航那种莽子,都读了不少书,虽然读的是苏泽写出来的言情话本,可终归还是读了不少书的,算是文化人了。
在苏泽看来,想要全面普及教育至少得解决两个难题。
一是解决生产力落后的问题,你得先让老百姓把肚子给填饱了才有心思读书识字。
二则是要让老百姓明白读书是有用的,不光是可以当官,你掌握了知识,你的人生就多了更多的选择,能让你的生活的变得更好。
解决生产力落后的这个问题,苏泽倒是有些想法。
农业这一方面不能落下,清风县的农业研究所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资金跟的上就行。
苏泽还准备在新开的书院里面成立一个农学书院,专门负责研究这些。
苏泽心中有很多计划,可这些问题都需要资金支持。
苏泽虽然有点积蓄,这些年赚了不少银子,可对于那么庞大的资金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不自己赚银子,总不能指望朝廷拨款,朝廷都穷成什么样子了,有银子给他才怪。
朱瞻基以为他赚的是穷人的银子,其实不是,真正的穷人也不会去买无烟煤烧,就算无烟煤也才几文钱都不会去花这个钱,能买的起煤炭的怎么也算个中产阶级了。
更何况,苏泽还有计划在后头,就算那些达官显贵不买煤炭也会被坑一把大的。
反正整个大明不允许有人比他苏泽还有钱,一想到那些狗东西床底下埋的都是银子,苏泽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