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211【教育改革计划】

作者:王梓钧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不用,”徐颖笑道,“我在南昌发展了一批贫寒士子,都是家境困难又有志向抱负者。”

“做得很好。”赵瀚赞赏道。

徐颖又将《数学》和《几何》献上,赵瀚当即仔细阅读,觉得可以作为教材。

并且,赵瀚决定改革教育制度,设立三年义务制小学。

成绩优异的小学生,可升入中学免费读书,而且提供食宿费。但是,免费中学生人数很少,其余想读中学必须缴纳各种费用。

把各县以前的县学,全部改为中学!

如果按老百姓的理解,三年小学毕业便是童生,中学毕业就相当于秀才。

不过嘛,中学毕业生没有任何优免。毕业之后,先去各部门观政实习,表现良好者可分配职务。

赵瀚治下的第一批学生,已经快要毕业了,他们属于义务教育的半成品。老师很垃圾,课程很随意,大部分只是能识字、会算术、会写公文。

这些人做文吏很好使,但赵瀚要暂时留下来,令其留校做老师教《数学》,淘汰掉以前的垃圾数学老师。

若是谁能自学《几何》,可以调去县城做中学老师。

反正一步步来吧,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循序渐进,师资力量都得自己培养,原有的读书人只能教语文。

赵瀚很快编好了课目内容——

小学一年级:《三字经》、《千字文》、《小四书》、《数学》

小学二年级:《小四书》、《数学》

小学三年级:《小四书》、《大同集选编》、《数学》

中学(共三年):《四书》、《诗词散文》、《公文写作》、《数学》、《几何》、《大同集》

白鹭洲书院,更类似大学,中学毕业生可以选择深造,内容为:《五经》、《史学》、《数学》、《几何》等等。

以前的功名学历,赵瀚一概不认,士子们可以重新去读小学。

只要考试合格,半年小学毕业、一年中学毕业都可以,全部一视同仁,不会有任何歧视。

《四书》内容会加以修改,比如被朱元璋删除的《孟子》章节,必须予以恢复。朱熹的注解,可以不必严格遵守,只要说得有道理,准许有其他解读方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