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秋白点了点头,“澶州刺史,太原郡侯郭荣郭侯爷。”
望着苗长宁愈发不解之状,江秋白便将来意细述一番,原来那时闵正华拜郭荣所托,在书院练制了一批“行军丸”后,带着程柔去了澶州郭荣治所,郭荣见师父闵正华到来自是大喜,在闵正华欲归之际极力挽留,只望闵正华能留下帮助,可惜闵正华无意仕途之事,坚辞不肯,郭荣无奈之下便请求闵正华带上一些军中子弟传授岐黄之术。
那时战事颇多,军中医官更是难求,闵正华虽也通岐黄之术,但刀箭创伤之类并非见长,且有些药草甚为缺乏。想起楚南风提过了药王谷主,又知谷中百草俱全,便向郭荣介绍了苗长宁,郭荣知悉之下便委托江秋白来药王谷一行。
苗长宁听了江秋白一行人的来意,一时沉默不语,但想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本是应该,却也不愿涉足仕途,加上柳宫文一事之后,他对择徒方面甚是严谨,犹是人品方面,况且对于苗家医术也不想轻易外传。
又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己身为大周子民,恐是推托不得,不由得躇踌起来,但听江秋白笑道:“侯爷心知江湖收徒规矩,不敢为难苗谷主,只望谷主传授解毒避署之方,刀箭创伤疗法即可。”
话至如此,苗长宁心知再难推托,便是点头道:“即是郭侯爷厚望,老朽也不便推辞了。”
望了一眼院外人众,又环顾院内竹楼,脸显苦笑,“只是……”
江秋白想是明白他的意思,笑着言道:“这一众学子有十人,侯爷害怕扰了谷主清修,便命江某在附近寻个地方建上木屋,以免影响谷主家人休息。”
“侯爷如此体恤苗某,倒是让苗某惭愧了。”苗长宁路未料到郭荣作此安排,却是心生感慨。
江秋白转而望向院外的众人,指着站在院门口的三位小孩,“这三位孩子天资聪颖,为人仁厚,有两位是书院的学子,那左边身材最高的名唤严秋,右边的那个是宫少文,中间那位少年是滑州赵指挥使的胞弟赵匡义,望请谷主日后多予指点。”
原来郭荣得知楚南风离院寻访马希兰而去,同时默许院中弟子自己选择,便让江秋白回院一趟,询问各弟子有无愿意来药王谷学医之人,好为以后军中储备人才,而严秋与宫少文二人甚好岐黄之术,便欣然一同前来。
苗长宁听得江秋白特意点明三位小孩的来历,知他有让自己收三人为徒之意,略一沉吟,“有缘再说吧。”
江秋白知是强求不得,便起身行礼道:“那晚辈就代侯爷谢过苗谷主了。”
招呼众人与苗谷主见过礼后,便带着众人在离苗长宁所住的竹楼不远处寻了一个地方,准备建筑木屋。
那十余位劲装汉子想是专门派来建造木屋之人,斧、刨、锯等工具却是一应齐全,待到傍晚之时,便也建了一座木屋暂时落脚,到了第二天晩上,竟然建了四间木屋,又到谷外购置了诸多日用,俨然是一副长期居住之态。
第三日午时,想是诸事都安排妥当了,江秋白便来到了竹楼小院与苗长宁告别。
苗长宁忆起当日在幽州答应楚南风之事,望着在小溪边的常青青身影,言道:“当日老朽在幽州得以楚先生相救,心中感激不尽。本欲过上一段携青青一同前往拜谢,今日获悉楚先生外出,只好留待他日了。江先生若是遇上楚先生烦请转告一下……就说从柳宫文这恶徒手上逃脱的小女孩已到老朽谷中。”
江秋白却是不知常青青之事,更不知她便是师弟常山的妹妹,但听苗长宁吩咐便点头答应,留下三个小孩及七位青年,带着那些劲装汉子告辞而去。
可惜这时常青青不在身边,不若以她的聪明,必定会询问这位关心自己下落的楚南风是谁,那时自然会询到翁牧与洛逍遥身上。
望着眼前这十位弟子,苗长宁苦笑不已,略一思索,唤过苗修竹,“这些子弟日后多半是行走军旅,此下你先可教与避署解热的行军散及金创药之类的药草甄别……至于药理及制作方面再慢慢教授,这些药方之草山中倒是颇多,你就先带他们入山辨草识药吧。”
苗修竹的医术造诣已为不俗,这些药方自然是信手教来,久在山谷中,身怀绝技无处施展,徒然间多了十位弟子却是欢心不已,闻言自是眉开眼笑,“孩儿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