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
具备“活性”,就意味着可以通过“雷电”法印的介入,重新获得施法层面上的掌控。
而“雷电”可以模拟出电学特性,换句话说,可以通过模仿放大电路的方式,注入法力,将微弱雷元素的能量大幅放大!
这是“夜视法术”最重要的一步!
第四步:
将“雷元素”接入第二个“映射”法印,将它重新转化为光元素。
相比之前直接从外界感知到的微弱光元素,这些光元素的能量密度已经提升至原来的数十万倍。
第五步:
以“光”法印介入光元素,支付法力,将其激发为可见光。
这一步的原理已经无限接近照明法术“辉光术”,所以还能进一步提亮,但因为亮度已经足够,所以并无必要,除非想闪瞎自己。
整个法术框架结构可以简写为:
自然光——“感知”@“以太”——光元素——“映射”——雷元素(“雷电”执掌,放大)——“映射”——光元素(“光”执掌,激发)——放大后的自然光
简单明了。
明确方案后,莫林立刻开始尝试,仅仅十几分钟后就获得了成功!
期间遭遇的最大障碍,居然是回忆那些已经快要完全还给老师的电学知识。
法术的最终效果,就是在“以太玻璃片”的后表面,生成了具有夜视效果的图像!
通过调节“感知”法印所接收的光波长度,法术甚至可以在“可见光”、“红外线”和“混合”模式下任意切换。
此时,对莫林来说,夜晚已经彻底失去了压迫感,周围的所有事物都清晰可见。
他发现其实几百米外就趴着一个小型狼群,它们以为有夜幕做掩护,正在开心地酣睡,全然不知已被会摆弄些法术的恐怖直立猿重点关注。
但莫林没有停下来,因为法术还有缺陷。
视野中的景物是单色,光波的波长信息在某个过程中被滤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