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把这天下打烂了重建

作者:拳破万法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牛李党争,完全是门阀势力与贫寒士人在朝中的博弈。

这场博弈延续近四十年,以至于中枢朝堂完全瘫痪,就连当时的唐文宗都发出了一句感叹: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整个开元年间,朝中的大臣几乎没有贫寒士子。

主要是因为科举阅卷采用不糊名制度。

士子能不能考中,主考官主要是依靠考生平日里的名气和声誉来判断。

当时有一个词很流行,那就是“行卷”。

具体来说,在科举考试之前,要参加科考的人必须先把拿得出手的作品,送给权贵、重臣、社会名流,借助他们的手来营销名声,为科举铺平道路。

诗佛王维,就是获得了祁王的推荐,才能在弱冠之年考中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闷头考了三次都不中,当他获得致仕宰相郑余庆的推荐后,就一举高中进士。

至于李白就比较惨了,连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他整天在长安城折腾,第一是为了找到重臣担保得到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第二是为了直达天听,直接获得入仕的资格。

虽然这样也能选拔出一些有才华的人,但是更多的时候就给了主考官暗箱操作的机会。

毕竟,自古文无第一,两篇相差不多的文章,谁也不敢肯定其中的某篇会更好,就成了主考官说了算。

安史之乱前,门阀大族的人还高居庙堂,所以科举出来的人大多来自地方豪族。

安史之乱后,随着朝廷人才的匮乏,出身寒门的士子一步步爬上高位,自然就会在科举考试中录取寒门士子。

这就让出身世家豪族的人,不能接受。

所以这也是后来,整个唐朝一直都有党争的原因。

李瑁想到此处,更加坚定了要把天下打烂重建的想法。

“朕说的你们都记下来没有?”

“臣都记下来了。”

李林甫和萧嵩二人同时回答。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