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曾经对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其中霸道就是法家思想,王道则是儒家思想。
李瑁对其深以为然。
所以也想召开大唐版的“石渠阁会议”。
萧嵩也猜到了皇帝的意思。
他还更进一步,以为皇帝是想要排斥异族之人。
毕竟儒学就是看不起夷狄,一直的口号就是尊王攘夷。
萧嵩劝谏道:“陛下,我大唐疆域万里,远胜汉朝。”
“太宗时期为我大唐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邳国公长孙顺德、鄂国公尉迟恭、申国公高士廉、赵国公长孙无忌都是鲜卑族人,刘文静、刘宏基、刘政会是南匈奴人,屈突通是五胡之一的奚族人。”
李瑁大概一数,凌烟阁中的二十四位功臣中有一半是异族人。
萧嵩继续说道:“就算是现在,我大唐依旧有不少异族将领。”
“高仙芝,高句丽人,现被陛下关在天牢之中。”
“哥舒翰,西突厥人,现任左卫郎将,正在陛下的重建之后的北衙禁军中。”
“仆固怀恩,铁勒仆骨部人,现任朔方节度副使。”
“李光弼,契丹族人,被陛下任命为潼关副将。”
“史思明,宁夷州突厥人,现任知平卢军事。”
“安禄山,西域胡人,现任平卢军兵马使,营州都督!”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从萧嵩口中说出,这些人可都是大唐的名将。
李瑁也才知道李光弼居然是契丹人,史思明也不是唐人。
大唐果然是一个包容的王朝,上至王公贵族,下到边关小将,都有异族人的身影。
“朕没有想过要在朝中掀起华夷之辨!”李瑁解释道,“朕只是准备汉武帝、汉宣帝那样,召集各地名儒确立大唐今后的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