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高光义,是此刻可能会被自己笼络的。
“阁老曾经在我故乡楚汉道为官十几年,咱俩算得上是老乡了!”
虽然楚牧这个老乡的定义这么勉强,但天子这么说了,高光义自然不会反对,顺着皇帝的话说到:“臣当年就说楚汉之地藏龙卧虎,原来是藏了陛下这条真龙啊!”
“朕早就听闻阁老的美名,当年为官楚汉造福一方,听说离任时数万百姓百里相送!后来到了京城,大灾之年武宗又要御驾亲征,您更是和首辅张阁老一道,御前冒死阻拦!”楚牧感叹的说道。
要说高光义这辈子的高光时刻,便是二十三年前,当时正逢大旱国库空虚,而武宗却要亲征山南,窦鼎之张渊和高光义在出征仪式上挡住武宗御驾,冒死劝谏阻拦,虽然最后没拦住还被贬了官,但高光义一时名噪四方,为天下人所称颂!
“哎,想不到陛下还知道这些往事!”高光义一脸骄傲的谦虚道。
楚牧笑了笑,心想我不光知道这件事的流传版,更知道实情版。
在四维门的档案里,详细记载了这件事,当时高光义是清流派的人,听闻武宗要劳师远征,满朝年青一代官员在窦鼎之的号召下,决定联合起来劝谏阻拦。高光义当时也是其中一员,一腔热血誓言阻拦。
哪知道第二天到了出征仪式的现场,昨晚誓言共进退的四十多个年轻官员,就来了窦鼎之张渊和自己。高光义一腔热血一下就凉了,当即就想撤,结果被窦鼎之和张渊生生架到了武宗御驾前,被动的成为了那件流传了几十年故事中的一员。
时间是玄妙的,能够抹去很多痕迹。高光义这辈子被人屡屡提及这件英勇之事,久而久之他都忘了当年自己准备跑路,现在回想起来,甚至感慨当年的勇气。
“阁老一心为公,朕甚欣慰!”楚牧握着高光义的手拍了拍,道:“阁老应该知晓,朕初入宫廷,很多事不了解,担心被人蒙蔽,所以朕想要找一位能真正倚靠的忠臣!”
高光义毕竟为官多年,不是被几句奉承几句就能拿下的。
“陛下,大文政治清明,谁敢蒙蔽陛下!您切莫忧虑!”高光义回答道。
楚牧脸上笑容转瞬即逝,冷冷的道:“朕拿阁老当忠臣,阁老却拿场面话搪塞我么?”
高光义赶紧拱手道:“臣岂敢搪塞陛下!”
“朕说句心里话,虽然与诸公交往不多,但每次见面首辅总是提前准备好一切,恨不得让朕不必考虑全盘同意,而张阁老呢?满嘴都是大仁大义,举着大旗咄咄逼人,至于次辅,你也知道,他心里向着的是坤德宫!”楚牧说着叹了口气,又道:“唯有你,每次就事论事,也没有咄咄之势逼朕表态。而且刚才说起王世坚,只有阁老站出来说他用心是好的,朕便知道阁老您是厚道的人!”
“臣一直以为陛下年轻很多事都不清楚,现在看来,一切事情都在陛下眼中!”高光义过去确实觉得楚牧算是单纯的人,此刻才发现他是什么都看见了都听到了,只是隐而不发。
“就说刚才那道诏书,我想这事肯定不是您起的头!”楚牧说着眼神锐利的起来。
高光义一惊,原来楚牧还是在意那道诏书的啊!
“确不是臣起的头!是……”
“罢了!不必说是谁,朕只要知道不是阁老您就好!”楚牧笑了笑又道:“说句心里话,诸公担心朕是有道理的!毕竟大家还不了解朕,那道诏书也是大家处于对大文的忠心才准备的!朕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