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珪心中一凛,这肯定是高力士写给我的信!
哥舒道元心中也是有数,连忙将皮筒递到了萧珪的面前。
萧珪揭开印泥,拧开皮筒,从里面拿出了厚厚的一叠纸张,密密麻麻的写了许多字。
哥舒道元见状,连忙说道:“萧元帅,我等早已吃饱喝足了,先请告退。”
萧珪面带微笑的点了点头,哥舒道元和尉迟珪等人都很识趣的离开了房间,并且关上了房门。只有裴蒙留了下来,他也很识趣的守在门口离萧珪远远的。
萧珪按捺住悸动的心情,走到了光线明亮的窗户边,坐了下来,认真仔细的阅读信件。
这的确是高力士写来的一封信。名义上是他写给哥舒道元的私信回书,实际上是他代表皇帝,对萧珪的奏疏来进行批复。
信中,先是说了两件非常的重要的事情。
其一,是皇帝对萧珪这个碛西黜置使,表达了肯定与赞许之意。当然,其中也有未来岳父对未来女婿的欣慰与激赏之情。总之就是,大唐的圣人现在对萧珪非常的满意,希望他不骄不躁、再接再励,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危。
其二,就是针对吐蕃一事的答复。
高力士在信中说,圣人得到萧珪的急报之后,便立刻召集宰相重臣一同商议了,吐蕃擅自出兵、入侵小勃律国一事。最后圣人采纳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林甫的谏言,立刻将吐蕃驻大唐使臣唤入宫中,进行责问。
与此同时,朝廷火速派出了鸿卢寺的官员急赴吐蕃,代表大唐质问吐蕃赞普,勒令他们立刻收兵,不得侵扰小勃律国。
看到这里,萧珪不由得叹息了一声,心中想道:“不出所料,远水难解近渴。估计鸿卢寺的官员还没有见到吐蕃的赞普,小勃律国就已经沦陷了!想必吐蕃人早就预料到了,我朝会有这样的反应。于是他们突然起兵、火速灭国,故意打了一个时间差,给我们玩了这么一出,先斩后奏!”
感慨片刻之后,萧珪继续往下读。
信中说到,在派出使臣的同时,朝廷兵部已向河西、陇右、剑南这三个与吐蕃接壤的节度,一同发出了紧急号令,命令他们立刻整顿兵马,向大唐与吐蕃两国之边境,开进!
信看到这里,萧珪心情变好了不少。他想道:“三大节度加起来,不少于二十万大军。他们一同起兵杀向吐蕃边境,肯定会给吐蕃人带来巨大的压力……象什么‘责问驻唐使者’、‘谴使吐蕃责问赞普’,这些举措根本是隔靴骚痒,一点实际的用处都没有。只有出兵,才是一个宗主国目前最该干的事情!”
此时,萧珪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二王子尉迟珪。他如果知道,大唐已经尽起三大节度之兵去针对吐蕃,一定会很高兴。因为他们的宗主国既没有坐视小勃律国的危机不理,也没有放弃他们于阗国!
如此说来,那一位新晋担任宰相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这回倒是干了一件人事。
说到李林甫,萧珪的脑子里面情不自禁的多转了几个弯——高力士为何要在信件当中反复的提到李林甫,并一再强调朝廷的这些举措,都是出自于李林甫的谏言呢?
难道其他的宰相大臣,包括那一只曾经率军痛扁过吐蕃人的老狐狸,全都没说出一句有用的话?
高力士要为李林甫表功,就该去和圣人讲,在我面前反复提他的名字有什么用?那一只千年老妖,究竟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