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熙和殿中,政争再起

作者:林悦南兮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无他,浙党不得不考虑士林风声。

因此,一时间,熙和殿中,就只剩李瓒一人在辩驳,多少显得势单力孤。

而杨国昌看着这一幕,面色不动,心头却响起一声冷笑。

这就是人心!

阅兵扬武,乱文武之序,楚党不得人心,哪怕是楚党群聚的兵部也没有人出班附和。

至于浙党,更有附和之声。

这就是大势,煌煌大势!

他就是要将此事拖至朝议,圣上肯定不会将此论大争于庙堂,那么阅兵扬武自会被被搁置。

崇平帝冷硬脸色上不见笑纹,目光逡巡过下方的群臣,道:“诸卿还有何高论,一并而言?”

他本以为可借祖宗之成法,一排众议,没想到几天朝局沉默,竟换来群情汹汹!

还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此言一出,下方群臣无不心头一凛,能敏锐察觉出天子语气中带着的火气。

在一阵令人压抑的诡异气氛中,杨国昌情知该是自己出场,颤颤巍巍,出了朝班,残苍声道:“圣上,老臣以为百官之言,不无道理,新春正旦,祥瑞吉和,不宜舞干戚以扬武事,至于李阁老之言,为我大汉武事,也诚为忠直之言。”

崇平帝道:“哦?”

将一双审视、狐疑的目光投向杨国昌。

杨国昌续道:“圣上,阅兵之事,不适在正旦,如圣上欲行武功,可于京营操演,京营校场广阔,任兵马驰骋,岂不两便?”

如果只是单纯地激怒天子,并没有意义,需要给天子一个备选项,既是台阶,也需得缓和一下熙和殿中紧张的气氛。

无错

事实上,杨国昌也好,文官也好,反对的不是阅兵扬武,而是这件事背后蕴藏的政治意义。

以文抑武,文官政治正在被人动摇。

原本崇平帝以为借助祖宗之名,推行此事,不会有差池,但显然不是,文官不满在心头积聚,但内阁达成一致,就不敢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