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有何不同?”嬴政心中好奇更盛,笑意盈盈道。
吕不韦也很好奇,因为学宫这玩意天下不是没有,还不止一处,最为出名的当属于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的稷下学宫,不过各处学宫本质上都大同小异。
“天下的学宫包括稷下学宫都侧重于学术,而我筹建的学宫本质上是一种官吏选拔方式。”
“如今官吏选拔制度主要是举荐,这样的制度利弊王兄和相国应该比我更清楚,在此就不做赘述了。”
“我筹建的学宫主要是教导怎么样可以成为一位合格的官吏,学术讨论为辅,比如有志于成为一名律法官吏,在学宫中就主要学习秦国的各种律法,其他种类的官吏类似。”
“毕业后视其学业的考评,分配到相关的官衙实习一年半载,合格后直接授予官职,比如差一些的分配在郡县,最好的一批分配在中央官衙。”
“我秦国有鲸吞天下之志,也有鲸吞天下的实力,随着未来的扩张,官吏肯定不够。
“重要的位置我秦国官吏的数量也许足够,但中下层绝对不够,那么就避免不了要大量启用六国原本的官吏。”
“这些人的风格与秦国官吏的风格格格不入,恐怕他们连秦律都搞不清楚,就算搞清楚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山高皇帝远恐怕少不了恶事。”
“他们做下了恶事,六国民众却会把帐大部分算在我们秦国头上。”
“而且这些人保不准要跟幸存的六国余孽联系,到时候如此庞大的官吏群体,如何能够分辨清楚?”
“隐患太大了。”
“在我看来六国官吏可以用,必须给他们开一些口子,否则他们会搞事,闹得鸡犬不宁,大字不识一个的黔首太容易被扇动了。”
“但绝不能以六国官吏为主,而是应该以我秦国官吏为主。”
如今的秦国官吏还没有堕落,无论素质还是效率都比六国官吏强太多了。
尽管统一下肯定会有一部分官吏堕落,但只要采取相应的手段保证大部分官吏能够尽责,问题就不大,总比大量启用六国官吏好。
这个时代能够读书的人太少了,在六国无论怎么筛选,关系总是错综复杂的。
“王弟说得在理,寡人也不相信那些六国官吏,相国以为如何?”
嬴政脸上的笑容消失,满是严肃认真之色,对于学宫之事的重要程度已经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君上说得有道理,老夫早年经商曾走遍六国,大多数官吏都腐朽不堪,贪得无厌,做事不行,压榨钱财都是第一名。”
“我秦国官吏与之恰恰相反,大多数官吏都是好的,担得起尽忠职守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