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作者:高邻满座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单飏因故去职,按说需要等待新太守上任交接完成之后才可离任,但是事发仓促,只能与郡丞办理了交接就匆匆离去了。郡丞代管郡内事务,待新任太守上任后再将权力转交。

现任郡丞杜畿字伯侯,之前此人任京兆尹郑县的县令,考核优异故擢升为汉中郡丞。杜畿新到汉中不久,年纪才二十岁出头,所以在本地士人中威望不足。

在座的众人皆是汉中望族。主簿赵嵩与从事杨松皆是南郑望族,尤其是杨松家族,在南郑势力颇大声望隆重。武猛从事陈调乃是成固望族,素有游侠习性,通晓军事。

“今日暂借太守府召集大家议事,主要是为了汉中守卫的事情。”

杜畿开门见山,并不像一般读书人那样先说一堆套话,

“单太守临走时也特别嘱咐了此事。巴郡叛乱声势浩大,汉中精兵大部分都被张校尉带去杀贼了。虽然叛军主力在江州苦战,但此时汉中空虚,若是叛军调转方向北上偷袭,那汉中危矣!”

降集校尉张则素有威名,人称“卧虎”,降集是降服并收容的意思。张则向来镇守汉中,只是因为江州告急,所以才带汉中精兵前去救援。

主簿赵嵩闻言轻咳了一声,“听闻巴郡曹太守能力卓著,手下严颜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张校尉也领兵前往了,这些叛军不是指日可灭么?怎会还有余力攻打汉中?”

从事陈调答道:“主簿大人有所不知,这叛贼与曹太守僵持日久,没占到便宜。很有可能就狗急跳墙,来汉中偷袭。”

赵嵩闻言也郑重起来,“若是米贼来袭,我们应当如何防守啊?”

陈调久居人下,若是张则在此那肯定就没有他出头的机会,现在在座的众人也就是他熟悉军事了,于是侃侃而谈。

“这贼人若是偷袭汉中,必走米仓道。我有上中下三策,上策主动出击,派三千兵马于半路驻守,贼人若来则半路击杀之。中策是将汉中兵马与粮草都集中到南郑,贼人若进汉中必攻南郑,南郑若失则汉中难守,南郑若能守住贼人粮草尽自退。下策是分兵据守,南郑、成固与沔阳三地都在其攻击范围之内啊,分兵后却容易被各个击破。”

杨松闻言嘿嘿冷笑,“哎吆,陈从事说的头头是道,真是大才啊!如此大才应该去剿灭黄巾贼才是,为何埋没在这汉中弹丸之地啊?,哈哈哈。”

“还上策中策下策,陈从事简直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啊。”

两句话说完语气转为刻薄,“你可知三千兵马每日耗费多少粮草?若于半路驻扎这转运粮草又需要多少人马?你轻飘飘一句上策就三千人马。还有中策,将兵马都集中到南郑,若是其他城池有失,朝廷怪罪下来你可承担的了?我看你这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啊。”

陈调火气上涌,满脸通红,眼看就要发作,郡丞杜畿却抢先道,

“未雨绸缪也好,危言耸听也罢,总是有备无患方为上策。若是叛贼不来,我们严防死守也没什么过错。若是叛贼来,我们以逸待劳,让其来的去不得!”

说完扫视了众人一圈,“听说新任苏太守已经在路上了,诸位同僚,在苏太守来之前请各位同心协力共保汉中安全。”

其余众人皆是汉中本土官员,对这个外来的郡丞向来不服,只有陈调附和道:“我等自当遵从郡丞大人调遣。”

其余人默不作声。

杜畿见此心中叹息一声,“那南郑防务就辛苦陈从事,这粮草供应就请赵主簿辛劳。目前郡中只有几千兵马还要分守各处,南郑兵力明显不足。杨从事乃杨氏大族出身,登高一呼必应者云集,这招兵一事就拜托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