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问询帝师

作者:样样稀松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正在朱由校放松之际,魏大爷躬身而进,跪倒禀告:“皇爷,诸臣已至文华殿。”

“嗯!”朱由校懒懒地应了一声,喝了口茶水,吩咐道:“先请孙师、袁师来。”

为什么改了主意,因为朱由校有了新的想法。

具体来说是两方面:一是他对明朝的体制还不太熟悉,依靠前世网上得来的信息可能有问题;其二则是他想晾晾那些朝臣,先来个下马威。

魏大爷领命出去,时间不大,便前来禀告,孙承宗和袁可立在外候见。

得到朱由校的首肯,两位帝师进殿,跪倒拜见。

“两位爱卿免礼。”朱由校向上抬了抬手,又补充道:“赐坐。”

“微臣谢万岁隆恩。”孙承宗和袁可立谢恩后,恭谨地坐在宫人拿来的绣墩上。

宫中规矩森严,皇上赐座也有定制,可不会是什么靠背椅,而是绣墩。

晚明文震亨的《长物志》上记载:“宫中有绣墩,形如小鼓,四角流垂苏者,亦精雅可用。”

就是这小绣墩,两位帝师也没有坐实,半签着屁股。

尽管有天启帝的记忆,朱由校对孙承宗的相貌也是暗暗称奇。

这脸相长得粗豪,连鬓胡子很浓很重,说是张飞,或者李逵,也有人信。

相比之下,袁可立的形象倒是文绉绉的,正是明朝文官的主流。

朱由校命宫人奉上茶水,才缓缓开口说道:“朕今日批阅奏折,为辽事而忧心;经抚不和,恐成祸事。”

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的不和,已经有数月之久,朝中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此时皇帝开口询问,孙承宗和袁可立都有些讶异,但转而又很欣慰。

陛下虽年幼,已经开始关心军国大事,好事儿啊!

孙承宗稍一沉吟,拱手道:“陛下睿智英明,将相不和,战事堪忧。内阁数有议论,尚未有定。”

袁可立拱手道:“臣在京师,不悉辽事。经抚各有言论,臣不敢定其真伪。”

还是得自己先定下调子,两位帝师才能畅所欲言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