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嫣颌首笑道:“万岁英明。尝个新鲜也就是了,劳民伤财的停了最好。”
朱由校呵呵一笑,没把自己准备让人用硝石制冰保鲜的事情说出来。可不是为了自己的口舌之欲,而是给富豪多找花大钱的路子。
拉动经济,奢侈品消费也是其中一项。比如镜子,比如要推广的玻璃窗,还有这价格不菲的海鲜,就是让有钱人消费的。
管子就说过,有钱人烧的木柴都要雕刻出花样儿,能多提供就业岗位,多养活几个穷人呢!
当然,这种经济理念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奢侈无度、劳民伤财就是最常用的批判标签。
转桌很方便,一伸手,都能够到菜肴。八公主和张婉儿胳膊短,稍微费点劲儿,可有传菜的宫女在旁侍候呢!
丝竹管乐响了起来,阶下由教坊司开始表演宫廷歌舞。
明代中后期,主要是武宗之后,宫廷歌舞就分为了两种形式,一种是专为礼仪而用的歌舞,一种则是供给帝王欣赏的宫廷歌舞。
严格地说,后者已经不属于宫廷歌舞的范围,而与民间歌舞无异。
朱由校更喜欢这种民间的、通俗的、观赏性强的歌舞。那种所谓的雅乐,除去礼仪效果之外,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说到教坊司,很多人可能认为就是官方经营的青楼,里面都是官妓。
其实这是不准确的,至少不是现在教坊司的准确情况。
自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成功以后,就将政敌的妻子、女儿纷纷贬斥到教坊司中,以示惩罚,这使得教坊司妓…女大增。
到了明朝中期以后,为了澄清社会风气,导人向善,教坊司受到了很大限制,官…妓数量大大减少。
但取而代之的是私…妓,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虽绝迹公庭,而常充牣里闾”。
但教坊司的名声响亮,又有乐伎,可以卖艺不卖身的那种。而且,在教坊司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上层社会和名流,身价才会增高。
所以,很多名…妓都落籍于教坊司,甚至要花费不菲的钱财。比如秦淮名…妓、李香君、顾横波、卞玉君、陈圆圆等,就是在南京礼部教坊司入籍的。
而要想出名,要么是脸蛋儿漂亮,要么是精通琴棋书画,要么是能歌善舞。其中教坊司中能歌善舞的乐伎,却是最多最好的。
很正常,教坊司属于礼部,负责庆典及迎接贵宾演奏乐曲事务,自然拥有众多乐师和女乐,培训起来也很专业。
而对于教坊司的舞蹈,朱由校还真是第一次看,或者说是第一次欣赏非宫廷舞的优美。
正在阶下舞蹈的是三名女乐,一名主跳,两名持羽扇伴舞。相貌都甚美,佩珠戴翠羽,舞姿更美,行走时如女神凌波,跳起盘旋又如天女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