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润民等众人议论了一会儿,抬手向下压了压,微笑着说道:“土地新政,乃是朝廷恩典,大家有意,自可会后商议确定。陈副会长还要宣布一件事情,请诸位细听。”
众人安静下来,凝神望着杨润民。
陈和义呵呵笑着,拱了拱手,开口说道:“万岁英明神武,平辽灭奴,剿平土酋。大明军力之强,有目共睹。今万岁欲开疆拓土,使大明威加四海,特发行战争债券……”
平辽债,兴辽债,朝廷相继发行了两个债券。平辽债是五年期,后年到期;兴辽债去年发行,三年期。
尽管债券还没有偿还,但没人担心朝廷还不上。
形势很好,大家都能看出来。而且,平辽和兴辽债券,是以辽东土地山林为抵押,没钱还有地呢!
况且,债券的利息虽不算高,可也比闲在家里强吧!所以,除了急用钱的,很少有人提前出售手中的债券。
朝廷为了增强债券的信誉,从今年开始,便授命银行进行回购平辽债。当然,债券没到期,你自然拿不到利息,只能收回本钱。
陈和义继续讲解着战争债券的规定,众人也都认真听着。作为朝廷支持的大商会,是肯定要回报朝廷的。又不是无偿捐输,抵触情绪不大。
战争债券,为的是开疆拓土,实质上就是扩张掠夺。陈和义说得越多,大家心里越清楚。
这不是那种固定利息的债券,而是属于风险投资。仗打胜了,抢得多,自然分得多;打败了,那就赔了,本钱都可能赔光。
朝廷缺钱吗,钱没有嫌多的,有多少也能花出去。
但皇帝发行战争债,一方面是减轻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大明子民都参与到国家的扩张中去。
为什么会有穷兵黩武、好战必亡,那是战争的姿势不对,打开方式错误。
扩张掠夺,本质是没有错的,但得益者是谁呢,增加负担的群体又是哪个?
正因为受益者少,广大的老百姓却要背上加赋增税的负担。打胜了,没啥好处;打输了,可能还要再增负担,甚至是家破人亡。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老百姓厌战的情绪不是平白无故的,想要达到“闻战则喜”的目的,就要让他们体会到战争的好处。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形成开拓进取的精神。而把战争与金融联系起来,西夷早就这么做了,效果显著。
“一年差不多就能见到收益,应该不少于一成。”陈和义扫视着众人,继续说道:“某相信大明的军力,相信能百战百胜。当然,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朝廷也讲明了,完全自愿,不摊派不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