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前奏

作者:样样稀松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那时候辽东激战正酣,花钱跟流水似的,皇帝是缺钱缺疯了。

现在则是大灾降临,皇帝又要开始搂钱薅羊毛啦!

你们乐怎么想怎么想,朕意已决,要收拾你们这些寄生虫。

天启九年十一月,千秋节,不仅京师张灯结彩,各种庆祝活动热闹进行。大明各地的官府也尽其所能,为皇帝贺寿。

就连全省大旱的陕西,也有庆祝活动。每家更是发米十斤,海鱼一罐。

内陆,还是西北偏远,能吃上海鱼,真是破天荒的头一回。以前或许有鱼干,可味道和这名字为“罐头”的没法比。

给陕西百姓发米发罐头,是皇帝从内帑中拔款,狠狠地收买了一波人心,并帮助陕西官府,稳定了大灾中的民心。

“万岁,万岁,万万岁!”

“千秋鼎盛,万寿无疆!”

“百姓焚香祷拜,恭祝吾皇圣体安康……”

各地的奏疏题本无一不是恭祝贺寿的言辞,皇帝听过刘若愚念诵,只是开心而笑,便命他收起存放,并赏了他一瓶水果罐头。

皇帝的建议和指点,科学院反复研究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食品较长时间保藏不变质的办法。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高温高压密封。在显微镜研制出来后,微生物的概念已经不是天方夜谭般的想象。

具体操作就是把食品处理好,再装入瓶罐内,置于沸水中加热,趁热用软木塞塞紧,或者是用油纸、蜡、线绑扎密封,象做酒一样用泥头密封也可。

皇帝拿出部分资金,并投入从部分宗藩勋贵手中拿到的基金,又与海商总会、江南商会、中华商会合资,在旅顺、崇明、汕头建起了三个罐头厂。

罐头的品种主要是沿海最方便获得的鱼和南方的水果,而在兵部的采购单中,鱼罐头已经列为军需品之一。

而历史上罐头的发明,就是因为战争,因为大航海的贸易。军队食品的供应,海员长期在海上需要水果蔬菜,都是催生罐头问世的重要因素。

为了降低成本,现在的罐头都采用带釉的陶瓷质地,少量进贡的才用玻璃罐。

给陕西灾民发放罐头,既是皇帝的施善,又是第一批皇家采购,支持罐头厂的举动。

从奢侈品到普通食品,再到出口赚钱,罐头要走的路,皇帝心里清楚。

而罐头和压缩食品,将改变战争运输和后勤的形式,意义就更加重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