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尽管还有积弊要扫除,但已经涣发出勃勃生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进步。
可以想见,扫除了建虏和蒙古诸部,开始了海外的扩张,即便有大灾害,安然度过也是没有问题。
至于大明帝国能扩张到什么程度,皇帝已经不是那么迫切,顺其自然就好。他已经把自己定义为大明的掌舵人、引路人,而不是事必躬亲的诸葛亮。
人心在变,皇帝自己就有了切身的体会。随着大明的安靖,他感觉自己越来越佛系,越来越慵懒了。
其实,想开了就是这样。既然自己不能再活五百年,又何必操心五百年后的事情呢!
再说了,操心也没用,谁知道大明帝国会不会衰弱,甚至是灭亡。
尽管皇帝已经尽力把大明打造成世界第一强国,可盛衰无常,哪里真有什么日不落呢?
而且,人都是会变的。自己费尽心思教育栽培,觉得能够继承自己辛苦打下的基业的继承人,会不会变得昏庸,也没法确定。
或许,该是逐渐削弱手中权力的时候了。
太过强势,是因为自己是穿越者,可自己的子孙呢,没这个做弊器,就让内阁有个制约,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皇帝驻足于鱼池,看似在欣赏鱼儿在欢快地游动,脑海里却是翻腾不已。
封建帝王,九五至尊,高高在上的同时,又有几个德配其位,对得起国家和子民赋予他的权力,担得起他应该承负的责任呢?
一个混蛋君王,足以使一个国家衰弱,甚至是灭亡。如果是集体的智慧,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决策,但最坏的也基本上能够避免。
随手摘下一朵花,将花瓣一片片弹入鱼池,看着傻鱼围上去抢吃,皇帝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一个宫人匆匆走来,王体乾上前接过报纸,呈给皇帝。
皇帝接过来只看了几眼,便冷笑两声,把报纸又扔了回去。
对衍圣公的攻击开始了,头版头条便是文章《三朝衍圣公》。
宋、元、明三朝,不管是改朝换代,还是异族入主,衍圣公皆是稳坐不倒。便是在朝为官,对百姓疾苦亦无上奏进言。
既不忠君,亦不爱国。如此衍圣公,于国于民有何益?孔圣之学,难道非孔家后裔不能传承?
文章之犀利,言辞之刻薄,可谓毫不留情。稿子已经由皇帝审阅,皇帝很满意,认为这是一把锋利的投枪,把衍圣公刺得是体无完肤。
批衍圣公,批曲阜孔府,却不涉及孔圣。皇帝的原则和宗旨,文章也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