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因为徐晨愿意用陶器麻布交换这些东西,乌族人绝对不会大老远的花半天时间跑来专门捡这些石头。
去年秋冬他们来捡过一些,费老鼻子劲背到巴族,也不过是换了一些陶勺调羹之类的小陶器。
有价值,但似乎也不算大,聊胜于无,因此对于乌族来说,专门来弄这些石头也有些得不偿失。
一是重,二是少。
看着这片河滩上到处都是,但就算捡完了其实也没多少,大部分都被掩埋在河滩的泥沙下面,没有趁手的工具,挖掘起来更麻烦。
有这点儿时间还不如去打猎,弄几张价值更大的兽皮更简单方便,而且还能解决食物,完全一举两得。
这既是乌族人的想法,也是当前的现实。
在基本的温饱没有解决之前,挖矿这种事是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
“进去看看!”
岔谷并不算太大,已经被荆棘杂草几乎完全遮掩。
不过在溪水冲刷的地方,还是能够看大量散落的大大小小的碎石,这些石头有不少带有矿脉的痕迹,期间夹杂着一条条一层层交错斑斓的蓝色、青色、灰色等,是从山体中无数年冲刷崩塌散落下来的铜矿石。
这些大石头历经冲刷之后慢慢碎裂,里面的铜矿石便会被冲刷到外面的主流河道上,然后又被带往下游,慢慢碎裂成五颜六色的砂砾,其中或有一些坚硬的孔雀石和原铜矿粒,也便被携裹掩埋进入泥沙之中。
这条岔谷并不长,只有两三里的样子。
但往里面走了不到一半就无法前行了,前面已经被大量崩塌的碎石完全堵住了去路,荆棘藤蔓杂树横生,基本上无法通行。
不过山谷之中的各种铜矿石更多。
随处都能看到。
一路进来,在徐晨的提示下一群人找到了不少看起来纯度不错的铜矿石,还有不少孔雀石和原铜矿粒。
眼下他已经能够断定,这条小山谷,就是一个铜矿富集区。
虽然储量无法判断,但完全具备开采价值。
只是怎么开采,开采出来怎么冶炼处理还需要想想办法。
最方便的自然是就在这山谷附近找个地方建炉冶炼成铜块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