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隗林、杨樛、冯去疾三人出列,拱手便拜。
子楚点点头,旋即扫视了一眼朝堂。
“依诸卿之见,寡人应当在三川郡施行仁政,还是施行苛政?”子楚问。
“禀大王,依臣而言,应当以仁政为主,严酷律法为辅。”吕不韦拱手道。
“何解?”
“三川郡与秦比邻,其地百姓对秦并不陌生,因而当安抚民心,变韩民、魏民为秦民,此乃施行仁政之义,试问大王,若施行严酷的律法,任用酷吏,岂能得民心?若不得民心,三川郡焉存?”吕不韦道。
子楚点点头:“接着说。”
“严酷律法为辅,乃是律法为国本,不可骄纵顽民,若有叛乱者,重罪者,当重重罚之,以儆效尤,将任何不安定因素扼杀于摇篮之中,两者并重,民便不会生反意了,如此三年,便会有三川郡的百姓自称为秦民了。”吕不韦道。
“善!”子楚对吕不韦的建议很满意。
“刚才相邦所说,你们三人可听到了?”子楚看向隗林三人。
“谨记。”三人道。
“三川郡遭遇战乱和瘟疫,百姓苦矣,此去三川郡,要大力开展农耕,鼓励商贾行商,恢复民生,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就会对秦国产生归属感。”子楚说。
“明白!”
子楚将目光投向吴驹:“吴驹,你掌握秦盐,粮油,猪肉等等,关乎民生,这次建设三川郡,你也要多多出力。”
“是!实不相瞒,臣已经将五千吨精盐,三千头猪运往三川郡,准备给予百姓优惠,改善民众生活。”吴驹拱手道。
“好!”子楚点点头:“这也是个恢复民生的好方法,三川郡既然归了秦国,那就要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当做自己人,让他们享有和秦国子民一样的待遇,而不是把他们往外推。”
“大王圣明!”
众臣纷纷说道。
旋即,朝中又开始议起防线的事。
毋庸置疑,这些城池对秦国而言意义很大。
一来获得了肥沃的土地,二来延长了秦国的横向纵深,三来压缩了韩魏的生存空间,尤其是三川郡的地界和魏国国都大梁接壤,就像是一把悬在魏国头顶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