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下蔡大捷

作者:芈黍离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张全约撤得也算快了,不过这来回六七十里的奔波,也将手下将士累得够呛,遗失颇多,但即便饥疲异常,逃命总归是不慢。纵使如此,仍旧被后续追来的汉军铁骑给追上了,一击而溃,没能逃过兵败的命运。

不幸中的万幸,张全约军被追上时,距离寿春已不远,他集中起自己麾下最精锐的一千军用性命阻挡汉骑,自己则率大部奔往寿春,损兵近半,借着夜色的掩护,渡过了汉军此前为诱敌而未拆除的浮桥。

寿春城内,何敬洙闻兵败,也率军出城接应,两个人统兵,依仗淝水浮桥,收拢败兵七千余。虎捷马军,在下蔡——寿春之间,纵横七八十里,来回消灭唐军败卒,几成屠杀。指挥使郭崇威与史彦超都没有贸然去进攻淝水浮桥,直到突击在最前的汉军步卒赶到,何敬洙下令,焚毁浮桥,断了汉军追击通道,也断了其他南唐军民的求生通道。

黑夜之中,将士高举的火把,在冬风中飘忽不定。淝水浮桥,仍在燃烧,大火熊熊,透过火光,能够瞧见对岸,数百唐军亡兵,被汉军赶到水边,不带一点同情,挥刀屠杀。

哀求,惨叫,痛哭......直到岸边,慢慢地恢复平静。

水边的风声,愈加萧索,西岸的唐军,眼睁睁地看着东岸汉军的残忍与暴行,有不少人露出仇恨与愤怒,也有不少败兵露出劫后余生神情,但更多的,还是恐惧。

何敬洙矮壮的身形站在军前,晃动的火光印在他漠然的脸上,不知觉间,老泪纵横。良久,不禁凄怆道:“此一战后,江淮将平添多少门户,披麻戴孝,父失其子,妇亡其夫......”

张全约站在其侧,也不禁叹了口气,疲惫的意态之间,流露出少许的后悔。

“可知刘彦贞是何情况?”何敬洙问。

“不知!”张全约摇摇头:“全线溃败,大军各自逃亡,哪里顾得上,或许走失亡命,或许陷于敌手,或许殁于阵中......”

“此国贼也!”何敬洙情绪爆发:“虽百死莫赎其罪!”

张全约小声道:“何公,事已至此,当如何应对?”

闻言,何敬洙尽量地稳定住情绪,冷静地吩咐道:“收拢败兵进城,安置休整,具表上奏,派出候骑,探查敌情。你我,要准备好死守城池了。此一败,我朝淮南局势大变,用不了三两日,汉军必然再度南下,你我守备寿春,免不了一场血战了......”

于是,何、张二人,将下蔡败兵,尽数收归寿春,修缮兵甲,激励士气,准备死战抗汉。

一直到后半夜,飘荡于寿春与下蔡之间,淝水之畔的杀声,才彻底消失。

翌日清晨,慕容延钊在一都骑卒的护卫下,巡视战场。一路南行,举目可见,尸横遍野,狼藉满地。

众寡不一的汉军队伍、民夫,在歇息过半夜后,清理着战场,收拾着缴获,押送俘虏,朝下蔡大营归去,休整报功。

巡视下来,慕容延钊发现,有一些汉军士卒冻伤冻死的的情况发生,毕竟在冬夜野外厮杀追击那般久,筋疲力尽,有许多士卒,在临时营地里到头即睡,然后就没醒得过来。

汉军都如此,而况于被俘的唐军将士、与劳役,他们则更没有保障,冻死冻伤要更多。

战争的残酷,在慕容延钊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年栾城一战,同样是杀人盈野,但都没有此时的场景,更让慕容延钊心中感到戚戚然。

“此战过后,淮南局势定矣!”身为将帅,慕容延钊迅速地压下心头的那点柔软,迅速地恢复坚如铁石,朝左右严令道:“传令诸军,迅速打扫战场回营,救治伤残,清点缴获,统计损失,核定军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