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剑中机关 · 一

作者:马伯庸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城,你别太累了,别把这些事都归咎给自己。”海兰珠柔声道。许一城冲她微微一笑,抬起双臂,两个大拇指交抵,八指交拢,拜了三拜,手背翻转,再拜三次。海兰珠一愣,问他是什么意思。许一城肃然道:“这是托孤拜,托孤一诺,九死不悔。我在维礼灵牌之前行过此拜,一定会追查到底。直到找到真相,抓住真凶,我会在他的坟前,手势颠倒一遍,方算还愿。”

海兰珠盯着他的眼,知道这个人太顽固,于是不再相劝。她觉得气氛太沉重了,想说什么轻松点的话题,眼波流转,展颜笑道:“一城你也够坏的,居然把孙殿英和北平迁都联系到一起,可不知道老百姓骂成什么样子。你骗起人来,可真是不含糊呢。”

许一城苦笑道:“亡羊补牢而已。”

两人走到茶楼门口,海兰珠站在门槛内,手扶住门框,幽幽道:“宗室的委托已了,我们是不是没机会见面了?”许一城看着她的脸,良久方斟酌出四个含糊的字来:“也不尽然。”一听这话,海兰珠顿时绽放出一个灿烂的笑脸:“你放心好了,平安城里虽然咱俩……”她微微低下头去,移开视线,“咱俩办过喜事,不过那是麻痹敌人的权宜之计,做不得真,咱们还是朋友——哎,对了,你太太她快生了吧?我打个长命锁给你们孩子。”

“多谢。”

许一城没有过多表示,一拱手,然后抬手叫了一辆黄包车,径直离开。海兰珠目送他的身影消失,怅然若失,默默回过身去走进茶楼。

这一辆黄包车跑过半个城区,最后在南锣鼓巷停住。这里有条圆恩寺胡同,又叫恩园,是一处阔气的大宅邸,中西风格合璧。此时这胡同前被一条路障挡住,临时立起一个哨所,内外各有荷枪实弹的重兵把守,戒备森严,方圆百米之内,莫说小摊贩,就连行人都没几个。

这里是蒋介石在北京的行辕所在,现在他已回返南京,不过警备程度却没有降低。

许一城走到哨所前,报出一个名字。哨兵打了个电话,仔细搜查了一番,然后恭敬地放行了。他一进恩园内宅,立刻迎出一个人来。此人身穿北伐军服,唇薄而直,两道眉毛如浓墨横过两撇,微微上翘,看上去意气风发。

“哈哈,一城,你来了?”他发出爽朗的笑声,握住许一城的手,用力晃了晃。许一城也笑道:“雨农兄,幸亏你还在北京。”

“蒋公国务繁忙,北京这里尚有未完之事,所以我多留了几日,也快走喽。”

这人姓戴名笠,字雨农,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联络参谋。

两人寒暄几句,戴笠把许一城请进侧厢屋里。这里有些昏暗,别无装饰,只有黑色手摇电话一部、军用地图一张和铺天盖地的各种材料。坐定以后,许一城从怀里掏出那个十六粒碧玺珠子手串,交到戴笠手中:“东陵之事,多亏雨农兄鼎力支持,这是一点谢意。”

戴笠把手串接过去,眉眼不动:“只是跟新闻界的朋友打了几个招呼而已,一城你也真是见外。”

“哪里,这是宗室给我的,借花献佛而已。”许一城笑道。

戴笠嘿嘿一笑,把手串随手搁在旁边桌面上。

许一城知道,这位联络参谋的实力,可比这头衔可怕多了。他麾下只管着一个调查通讯小组,外号十人团,但却可以上达天听,是蒋介石的私人情报机构,位卑而权重。在北京这个地方,稍微有点地位的人,都忌惮这位联络参谋的能量。蒋介石走后,他独住恩园,从这个细节就能看出戴笠在最高领袖心目中的地位。

戴笠这次跟随蒋介石来北京,为的是在当地营建领袖耳目。许一城离开协和医院之后,立即就去拜访了他。两人有旧,一拍即合。此前针对孙殿英的一系列行动,都是许一城居中策划,戴笠跟京师警察厅和各大报馆打过招呼,不然那些人不可能配合得如此行云流水。

“哦,对了,你引荐的那个吴郁文昨天来拜访过,孙殿英的案子算是他破的,来找我邀功了。”戴笠随意跷起二郎腿,神态轻松。

“觉得此人如何?”

“是条恶犬。”戴笠毫不客气,“不过倒是很识时务。这次他这么卖力帮你破案,也是冲着我来的。我跟他谈妥了,准备给他在中央宪兵教导总队谋一个队副的位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