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修建上下围堰,拦截原有的河道,让河水全部走上一步修建的倒流设施。
三,抽走上下围堰之间的河水,暴露河床,清除淤泥,露出基坑,再用基岩堆砌大坝。
四,等大坝基本完工,在围堰内蓄水,就可以拆除围堰了。
这种修建大坝的法子,和现代化大坝建设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没有先进的修建设备,即便是一个小型的大坝,在这个世界仍旧无比的耗时耗力。
而且,因为古代大坝用的主要材料是条石和木桩,再辅以石灰,糯米,桐油等物连接勾缝,水坝修缮完成,若是不及时检查修补,其使用年限,往往也不会超过十年。
如此劳民伤财,兴师动众,使用年限还小,历代燕国皇帝,为了不留下昏君暴君的之名,整个燕国,仅仅有三座完整的大坝工程。
最小的灵越大坝,每天五万人出动,历时三年才完成。
即便灵越大坝造福于民,由于建造大坝而死的百姓不计其数,在百姓们心目中,仍旧过大于功。
赵云宁一次性想建造三座大坝,将整个泉州出海口拦截,实在有些异想天开。
这时候,连温饱都还没来得及稳定,修建大坝势必会遭到百姓们的反感。
赵云宁却不这么认为,修建这三座大坝,河道不再受洪水侵扰,裸露出的土地,是堆积千年的黑土,平坦肥沃,适合现代化统一种植。
现在种植冬小麦,明年夏初收割,便能丰富整个泉州府城的粮仓。
除此之外,修建大坝,还有诸多好处。
比如养鱼,蓄水稳定航运,及时泄洪,防止百姓们年年因为洪灾带来的各种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其实,大坝最大的好处还是发电。
现在把大坝建立起来,以后若是在此基础上建立发电厂,也就方便多了。
赵云宁依稀记得,自爱因斯坦发明了电灯后,发电厂便在各地陆续普及了。
电灯制造并不能,有了这个开头,再兴起发电厂,更多的电器,便能接踵应运而生。
赵云宁想着想着,就感觉自己想得太远了。
当前,最重要的还是治理泉州水患,修建大坝。
要想让大坝尽快完工,且不遭到百姓们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