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后大典当日,宫里却发生了不好的事儿。君王不知怎的突然病重昏迷,六岁的小太子临时主持大局。
太医院的人一拨拨往乾洺宫涌去,却始终救不醒君王。眼见着钦天监测算的吉时将到,群臣皆是干着急。
最终,身为准君后的浮婼斥退了众人,在君王跟前哭得撕心裂肺,用一腔深情将君王给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两人皆是唏嘘感慨,互诉衷肠。
奇迹的是,因着经历了这番痛彻心扉的“生离死别”,准君后浮婼竟似受了刺激,脑子里淤血散去,恢复了丢失的记忆。
这当真是一桩大喜事,君王当即便赏赐钦天监众人,道是选了一个大吉日。那些瑟瑟发抖生怕君王早逝的人得了赏赐,总算是舒了口气。
只不过,谁也未料到,恢复了记忆的君后娘娘却并不急着封后大典,反倒是急着与君王行周公之礼。
如此迫不及待不知矜持,当真是让当时在现场听了一耳朵的朝臣和内侍们自发红了脸,自觉地退了下去。
好在君王行事自有分寸,不会由得君后娘娘乱来。没过多久,两人便携手出现在了众人跟前。年轻威严的君王,雍容华贵的君后,二人比肩而立,帝后的礼服袭身,瞧着竟是格外登对。君王亲自扶了君后上御辇,竟是不合时宜地与其一起前往太和殿举行册封仪式。
群臣们虽觉得不妥,可耐不住时间匆忙,忙派人去叮嘱早已在那头候着的礼部的人,万万不可出了差错。
这一日,当真是过得波澜起伏。
大典整个流程走下来,人人皆是屏息凝神,生怕出了丝毫差错。
然而在大典期间,有关于浮婼恢复记忆后急着承宠一事,却是在宫人中传了开来,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宫人们暗道这位君后运道当真是不错。
从一个小小的说书女一跃成为淮炀侯府嫡长女,随后又一跃成为君后。竟还在大典当日奇迹般地恢复了记忆,得一国之君深情厚谊。
不过说到底,她是小门小户养出来的,也没个规矩,瞧中了君上的皮相和权势,也不该当着那般多大臣的面想与君上行周公之礼。将女儿家的矜持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委实是不成体统。日后统御后宫还怎么让各宫的娘娘主子们臣服?
议论此事的人,自有心中的小九九。
听的人,也有各自的一番思量。
其中一位宫人,低垂着脑袋听完了这些个传出来的小话,眸色深沉,拢在袖中的手死死捏紧。她犹如这宫中最不起眼的宫婢,在这宫中行走,一路避过护卫。说来也是奇怪,当有护卫撞见她时,明明都停了下来欲对她盘问搜查了,可却又仿佛没瞧见她,任由她自由出入各个把守的宫门。
她仿佛终是下定了决心,最终迎面走向一队禁军,走向那带头的男子。
*
这一日,浮婼当真是真切体会到了什么是皇家威仪。
如果说昨日她被周钦衍带着去谒庙已经令她对皇家的各项规矩礼仪深有所悟,那么今日,她则是愈发对自己君后的身份有了深刻的认真。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她总觉得这一场册封大典,相比崔芷汐的那一场,更为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