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崽儿年纪小,还在练握笔写笔划,今日先生还讲了自然科学,原来后羿射的日头是个大火球!”
“咱家的小祖宗快十岁了,先生在教如何做文章,你们是不知道,先生那字儿写的有多好!”
……
周围越听越兴奋,这真的是每年交二十铜板就能学到的?
有人忍不住问:“那些先生原本都是做私学的,束脩这么少,能愿意么?”
“人家如今都是朝廷任命的正经教习,拿饷银的!”
大伙恍然大悟,怪不得无怨无尤,人家这是有编制了呀。
门口热闹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来打探的人终于确认——学费少是真的,老师的教学也不比之前的私学差,学堂还教授体育、音律、美术、书法、自然科学,这二十个铜板花得太值了!
一时间,京城里好评如潮。
章碧螺听说这件事也很欣慰,新学堂皇帝全权交给太子办,她以前跟燕北辰闲聊时稍微提了几个思路,燕北辰意会,都给太子汇报了去。
如今看来,太子行动力很强,也懂得变通,试运行非常成功,让太子夜祯的声望又上一层楼。
在此基础上,义务教育由试运行变为皇帝正式下诏:各州府广开蒙学,大熹七到十二岁的少年必须进课堂接受教育。
即日实行,举国推广。
消息刚一放出来,全大熹的民众都沸腾了!
所谓蒙学,蒙是启蒙的意思,按学生的年纪看,就是现在的小学。
如此好的福利,还是有人在发愁。说城里的崽崽没有后顾之忧,可我们乡下的崽儿还得跟着种田呢。我们为啥多生男丁,因为咱们得务农啊喂!
知府县令们赶忙发声:遇上农忙给你们崽儿放半天假总成了吧?孩子也没多大,干也干不了多少,万一以后出息了,你们做爹娘的不就跟着享福了?
就这样,各地的义务教育学堂逐步开展,文昌书局的教材加班印制,发放到各位小学生手里。
文昌茶馆,章碧螺正在煮茶。
夏日炎热,别家贵女们都在纳凉打扇,章碧螺她们依然坚持授课。
稚童都去了新学堂,茶馆这边剩下的都是妇女扫盲班。茶馆几个班同时上课,章碧螺刚从课堂出来,总算得闲喝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