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秦穆公称霸

作者:空山微雨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在回秦国的路上,秦穆公对孟明视说:“两次败仗都不怪你,要怪就怪我。一直以来,咱们只注重操练兵马,不注重国内生产,也不关心百姓的生活,民众怎么能齐心?打仗不是一个人的事,胜了是大家胜的,败了也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全体将士,全国民众,乃至一个马夫,一个火头军,人人有责。寡人也想过了,我们先要把国内的事情做好,要聚拢民心,要壮大自己。这个责任,你要担当起来。把你的能耐都使出来,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将来总有一天,胜利是咱们的。”

孟明视听了这番话,觉得实在对不起君主,对不起将士们,对不起国家。他心中又内疚又痛苦,恨不得把自己的全幅身心都拿来报效秦国。回到秦国,孟明视便将自己的家产拿出来,抚恤阵亡将士的家属。

从此,孟明视像变了一个人,他全副身心的练兵,整天待在军营里,和士兵们一起过苦日子,了解士兵的心声与疾苦,解决他们的困难。他就这么的埋头苦干,一心想重整秦军之雄风。

公元前625年冬天,孟明视获得一个情报:晋国联合宋、郑、陈三个诸侯,打到秦国边界了。秦穆公派他领军迎敌。

孟明视见对方兵力多于自己,便采用了以守为攻的办法。他下令,守住城池,不许出战。耗费敌军粮草,伺机而战。

先且居扬鞭纵马,在城下叫阵:“孟明将军,我很佩服你,你说三年后来晋国道谢,你果然来了。你既来之,吾必往之。这叫做有来无往非礼也,哈哈哈……今日,我也来还你一个礼。出来接招吧。”

孟明视站在城头,只是冷笑,也不答话。他视察了一下防守,觉得没问题,转身下了城楼。回到城中,继续操练兵马。

先且居在城下叫阵两天,秦军始终不出来,他便带着兵马去了别处。晋、宋、郑、陈四国兵马打下了秦国边境上的两座小城,觉得已经“回敬”了秦国的“道谢”,就退了兵。

孟明视逼退了晋军,但秦国却出现了流言蜚语。有人说现在的孟明视见到晋国兵马就害怕,不敢出去。还有人向秦穆公建议把孟明视换掉,找一位有勇气的将军来统领秦国军队。秦穆公说:“你们稍安勿躁,孟明视有他的办法。”

不过,另一件事情让秦穆公有点头痛。原来,秦国西、南边居住着很多游牧部落,也就是绵诸、乌氏、翟獂、义渠、鬼戎等等所谓西戎部落。以前,他们全被秦穆公打的服服帖帖,每年都会主动来向秦国进贡。这时候,他们听说孟明视连打三次败仗,觉得秦国已经不行了,就不再向秦国进贡,也不听秦国招呼了。

这件事出来后,秦穆公没有责怪孟明视,但孟明视心里却倍感压抑。他发誓,要为秦国争一口气。

公元前624年夏天,孟明视向秦穆公汇报完军队训练的情况,然后请秦穆公和他一起去攻打晋国。他说:“这次要是还不能胜,我决不活着回来。”

秦穆公说:“咱们和晋国打了三次,三次都败了。且不说中原诸侯瞧不起咱,就连西戎也开始不听话了。这次要是再败,别说你不回来,我也没脸回来了。其实我和你一样,也憋着一股劲,非得打败晋国不可。你去准备吧。”

这一次,孟明视调集了五百辆兵车,尽选精兵强将,组成了一支精锐之师。出征前,秦穆公又拿出大批黄金玉帛,把将士们的家属都安顿好。全军将士,全国百姓都铆足了劲,人人都愿意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举国上下都在期望一场胜利。

大军出发的那天,送别的场面令人动容。百姓们扶老携幼聚集在路边,一路上都有人送水、送干粮,民众都来鼓舞士气。

秦军过了黄河,孟明视对将士们说:“这回出来的时候,你们都看到了,全国的眼睛都在看着咱们。要是败了,谁都没脸回去。现在咱们只能进,不能退。这些船没用了,全都烧了吧。”

将士们同仇敌忾,潮水般的嗷嗷直叫:“烧船,烧船,烧船!”

孟明视亲自打先锋。秦军很快夺回了上回被先且居占领的两座小城,接着杀入晋国地界,又接连打下几座晋国的大城。一时间声势浩大,晋军闻凤丧胆。前来对阵的晋军无不溃败。秦军越战越勇,不到半个月就打到了晋国的都城绛城郊外。

这个时候,晋国的情况大不如前。赵衰年老多病,先且居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失去了刚上任时的锐气,他看到秦军的战斗力非同往日,便称病不出。晋襄公见无人能够领兵出战,便下令坚守。秦国陈兵绛城之下,围而不攻。秦军兵马在城外纵横驰骋,耀武扬威,如入无人之境。晋国人龟缩于城内,死活都不出来。

几天后,有人向秦穆公建议:“绛城沟深墙高,就算围一两个月也未必能打下来。晋军不出来,摆明是畏惧,既然他们屈服了。咱们就撤吧。回头埋了肴山尸骨,也可一雪前耻。”

秦穆公想想也对,既然灭不了晋国,不如见好就收。于是他率领大军转道肴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