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做挂名之君

作者:空山微雨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孙林父在驿馆住了两天,心中焦躁。其间又派孙嘉代替他去找晋平公借兵。晋平公不好推脱,就勉强借给他三百名士卒。孙嘉想,你借三百士卒,还不如不借。但他又不敢明说。晋平公见孙嘉欲言又止的样子,就说:“你只要带着我晋国的兵马回去,卫侯不敢把你怎么样。你们还可以回戚城住。”

孙林父明知这点人马不够,但也无奈。只好带着这三百个人回了戚城。

果然,孙氏父子刚回到戚城不久,卫献公的大军就到了。

卫献公一看城头上有晋国的旗帜,心中一惊。但是他还是忍不住愤怒,马上下令攻城。孙林父这三百个晋兵,再加上他自己那一百来个护卫,根本抵挡不是卫献公的大军。不出一天,戚城就被攻破,孙氏父子都做了俘虏。卫献公毫不客气的将他们全砍了。

消息传到晋国,晋平公觉得很没面子,令赵武整饬兵马,准备向卫国进攻。这下子卫献公慌了。他和大臣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于是决定,亲自和宁喜去晋国赔罪。晋平公就将卫献公和宁喜都扣押在了晋国。

在两人被扣押期间,宁喜对卫献公说:“要想脱离危险,只有请齐国出来调停。我们得想办法通知公子鲜,让他去请齐侯出面。”

卫献公自然听宁喜的。于是他们偷偷派人将意见传回了卫国。公子鲜亲自去了一趟齐国。在送了一份厚礼加一番巧妙的游说后,齐景公答应帮忙。

在齐国的调停下,晋平公将卫献公和宁喜放了。卫国向晋国表示臣服,又送了大批礼物给晋国,此事才算过去。

通过这件事情,卫献公对宁喜十分佩服。他本来有承诺,也不管朝政,如今更不想管了,于是就彻头彻尾的做起了挂名国君。

宁喜大权独揽。他又有卫献公做后盾,逐渐骄傲起来,变得愈发的独断专行。右宰縠对此十分不满。渐渐的,右宰縠和宁喜之间出现了裂痕。

两年后,宋国大夫向戍发起了一个“息兵会议”,主题是号召各国罢兵,和睦相处。向戍与晋国赵武、楚国屈建素有交往,他这个提议首先获得了这两个人的支持。三人商定,由晋、楚两国分别召集各自的属国,然后一起开会。

赵武派人联络卫国。宁喜当即同意。他也不通知卫献公,自己派了个叫做石恶的大臣去参加会议。卫献公得知情况后,心里很不舒服。他觉得,像这种和平会议,他作为国君应该亲自参加,可以在诸侯面前露脸。但是宁喜居然不告知他,所以他便对大夫公孙免余发起了牢骚。

公孙免余说:“主公,我替你去责问他。”

卫献公说:“宁喜越来越不像话了。我虽说是挂名,但毕竟还是国君嘛。你去敲打他一下也好。”

公孙免余找到宁喜,责问道:“‘息兵会议’是列国诸侯参加的和平会议。这是国家大事,你怎么能擅自做主?至少也应该跟主公商量一下吧。”

宁喜说:“主公当初跟我立过约的,有公子鲜做证。他只做一个挂名国君。国家大事都交给我办。我当然要做主了。”

公孙免余说:“就算他说了挂名,但他毕竟还是君,你只是臣子嘛。至少应该告知他才对。”

宁喜不耐烦的说:“他都不做主了,我还请示他干什么?你简直是废话。”

公孙免余不敢再争辩,只好憋了一肚子气告辞出来。他跑到卫献公面前说:“宁喜实在无礼。这种臣下何不去之?”

卫献公说:“没有他,我回不了卫国。话也是我自己说的,怎么能反悔呢?”

公孙免余说:“我实在看不下去。主公要是不想出面,事情就交给我去做。成了,那是主公的福气。要是败了,由我一人承担责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