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个换算公式,看起来十分的简单粗暴。
所有的跨国公司进入华夏国家投资,用的都是这么一个算式。
不过事实告诉他们,这是不严谨的,这是要吃亏的。
很多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最后都亏损了。
至于原因的话,那就是他们没有适应华夏的经济市场。
在今年,肯德基第一家特许经营店将在新安开业。
宝洁一口气在华夏,建了四家公司和五家工厂。
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公司安霍伊泽公司,用一千六百四十万元购买了华夏最大的啤酒公司,青岛啤酒百分之五的股份。
诺基亚开始向华夏提供gsm移动电话,花旗银行把华夏区总部从香港搬到了上海。
从这些跨国公司的投资中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十分看好华夏的市场。
这对于整个华夏的经济而言,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
李兴文知道外资的大量涌入,有很多层面的解读。
就宏观环境而言,进入第十六个改革年份的华夏,已经越来越吸引国际资本。
特别是去年,市场经济的体制目标得以确认,政府放宽了外资进入的很多限制性政策。
日渐市场化的投资环境,当然受到了国际资本的信任和青睐。
就政策方面而言,吸引外资被认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捷径。
因此外资企业在很多地方,开始享受到了超国民的待遇。
其中一个被普遍采用的税收政策,那就是三免两减半。
外资企业在创办的前三年所得税全免,后两年则减半。
在很多地方减半政策,更是从企业开始获利之年才被执行。
在所得税征收比例上面,合资企业的税率是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