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以上官员,就是端着铁饭碗的书吏和衙役了,待本官与你细细讲来“。
”书吏是州县衙门中主要的辅佐人员之一,在我县衙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书吏这个群体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说白了就是我大清州县制度下衍生而来的。“
”我大清朝的地方官有个回避制度,所以知县往往都是外地人,并不熟悉该地方的情况,甚至连方言都听不懂。于是,州县地方政府便形成了一种特殊格局:不断更替且缺乏经验的州县官们,领导着一批久踞其职久操其事且老于世故的当地书吏。“
“这县衙的书吏们服务于县衙及僚属官员的办公场所,各县衙雇用书吏都有规定的名额,少则几个,多则二三十个。不过这种规定从未认真执行过,一个县”衙雇用书吏总数,往往要根据其辖区规模和政务繁简而定。“
”我大清县衙的书吏人数极为庞大,大县通常为一千人左右,中县为七百人,小县为三四百名。“
”按照划分,县衙的书吏们被编入到“六房”,即: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因此,书吏分别被称为“吏房书吏”、“户房书吏”、“礼房书吏”、“兵房书吏”、“刑房书吏”、“工房书吏”,分别处理特定的办公事务。“
”县衙中的六房各有职差,吏房保管人事档案,这些档案记载着该县所有衙门中,所有人员的姓名、入衙日期以及是否有奖励、处分等记录。“
”户房负责收税及所有与钱粮相关的事务,同时也保管着历年来税收的档案;礼房负责祭祀仪式、寺规、学校、考试及荣誉授予(旌表一类的);兵房保管城门警卫、皂隶、马快、民壮、邮差的档案以及驿站档案;刑房保管诉案、囚犯、捕快、仵作和狱卒的档案,并负责当地保甲管理事务;工房负责维修官舍、谷仓、监狱、驿站、桥梁、渡口、道路等等。“
”除了六房以外,县衙中还有一些负责特别事务的书吏,比如“承发房”负责分发文案给六房,也是县衙中负责外部联系的主要部门;“柬房”负责通信;“库房”储存税钱、官物、盗赃及凶杀案件中使用的凶器等。另外还有“仓房”、“招房”等等。“
”讲完书吏,本官便给你讲讲你本人衙役,你身为衙役,便更应该知晓自己的职责所在,要仔细听好!!!“。
”是是是,卑职正在认真听大人训导”。
终于讲到自己这个捕快的职责了,李大牛终于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低头细听,内心却道:这厮真是多事,不需一刻钟就可解决的事情,非要说上一个时辰“。
“这大清的衙役,有“四班”,具体为:皂班、快板、民壮、捕班。”
“皂班,是由穿黑色衣服的差役组成的,主要职责是当知县出席公众场合是作前驱,廓清道路。皂班在审讯过程中还必须站立在大堂两旁,其职责是执行各种逼供和用刑。”
“快班,又有“马快”和“步快”,其职责是巡夜。这些衙役经常被派到乡下去催征赋税,而且有时也常在官银押运中充当护卫。”
“民壮,是从民间召集而来的,经过训练后常被派去守卫粮仓、银库、监狱,或护送官银和囚徒。在特殊时期,这些民壮也充任守卫城池的后备军。”
“捕班,其主要职责是缉捕盗贼,协助知县管理辖区内的治安,所谓的捕头说得就是这类人。“
(注:这就好比是后世的治安民警。)
”四班衙役中,通常都会安排一个领头的,称“头役”,比如你们的头领叫捕头。除了以上四班外,还有挂名衙役,他们虽然列在官府的名单中,但实际上不服役。因此在一个县衙中,实际的衙役人数远远超过朝廷规定的数额。一般的县按规定衙役大概在数百人左右,但实际上很多县衙衙役的总数都达到一千好几百人。“
”剩下的就是长随和幕僚了,这些人不是编制内的,不过你也应当知道,他们虽然不是官员,但是是县令大人自己付钱招募的,不过他们可比朝廷的官员还重要,你不要随便得罪,否则你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这长随是知县的私人奴仆,他们在地方行政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位置。虽然衙门中已经有大量的书吏、衙役,但仍有一些特殊的官方事务没有专人办理,而这些事往往较为敏感或私密,只能由知县最信任的长随来办。上面讲到,知县初来乍到,对于当地情况知之甚少,不可能相信本地的书吏和衙役,将一些重要的公务或私事交给他们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