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如此,每个地方的百姓、商人还是盼着自己当地能多出进士。
这不仅是荣誉感的问题,还代表着切切实实的利益,进士官员们会反哺家乡,努力地为家乡的父老谋福利。
就算你不主动谋福利,也有许多其他隐形的好处。
就拿最直白的来说,严嵩出身于分宜。
他在朝中任左相时,分宜的知县、郡守定然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们绝不敢在左相大人的老家肆无忌惮、鱼肉百姓。
这不就相当于百姓的生活变相地上了一个台阶吗?
李乾也知道一个很经典的例子,还是前世的改革家张居正,他未曾入内阁时便看到了明朝的漕运弊病,曾好几次提出过要将漕粮海运,缓解朝廷压力。
但他入了内阁、当了首辅,有能力办成此事之后,就决口再也不提此事,甚至还出手打压坚持漕粮海运的官员。
原因便是,想要在海上运粮,河上的漕船太小,必须要经得住风浪的大船才能走海路。
但造大船就得要大木材,当时全国只有张居正的老家——湖广适合取用大木,但要那么砍树、再将树木运出省,必然会极大地劳民伤财,让百姓多服徭役,苦不堪言。
再加上当时漕运集团的阻力等等,张居正便打消了海运的想法。
想想便知,若换一个别的地方出身的、手段强硬的首辅,必然不会在意你湖广百姓的死活,由此可见,在朝中有个位高权重的同乡是多么重要。
这还只是对地方的好处,对诸侯国来说,其中的好处更是数不胜数。
有了这些好处,他们怎么可能不热衷帮助同乡的举人?
李乾边想边走,不一会儿几人就来到了人群的外围。
即便是大冬天,依旧有许多举人套着拉风的圆领黑绸袍,彰显着自己的身份,当然黑绸袍下面肯定还要套棉衣的,要不然就真是“要风度不要温度”了。
“这位兄台,里边有啥热闹事儿?”
外面的围观的一个举人被郑冠扒拉过来,脸上的热情和嘴角的笑却肉眼可见地冷化下来。
可他见到郑冠的脸时,却直接一愣,似乎是认出了郑冠:“你莫不是郑冠?郑兄?”
“是在下。”郑冠越过他好奇地往后面打量了一眼:“兄台,不知这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儿?”
这举人似乎是京城的举子,又认出了后方的颜真卿,面上的冷淡又火速融化,燃起了热情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