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太监干政

作者:人一介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难道皇上的信札需要添加一些味道,以便加强功效?

还是这位监军大人有什么特殊嗜好?

旁边看着的大将王厚还准备立即跪地上接御旨呢,可是御旨进靴子了,他都没有看到,这算怎么回事?

大将都是直脾气,不懂就问:“监军大人,你把圣旨用来垫靴子,那是怎么回事?不需要执行的吗?”

要是一般将军,这个时候就不是动问,而是动刀了。

亵渎圣旨,好大的胆子你!

可见王厚也不一般,他只不过问一下而已,丝毫没有大做文章的意思,小文章都没作。

童贯回答:“没事,皇上催促我们快快开战呢,还预祝王将军马到成功!”

童贯有这种胆量和机敏,活该他成功。

如此一来,童贯也和王厚将军建立了战场上的信任,形成了监军和主将精诚合作的关系。

二人默契配合,没有后顾之忧,故此兵出如虎,所向无敌,连战连捷,收复了战略目标中的四州。

主要战功当然被王厚获得,童贯受次赏,因为战功太大,即使不是头赏,童贯也被重赏。

而重赏内容非只一项,最关重要的一项,就是童贯被提拔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

而这两项官职,都是独当一面的军政大员才能担任的,然后就是直接管理一个方面的事务。

当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太监通过立功担任了两使就从这里开始,打破了宋朝太监不干政的规矩。

而神宗宠信的李宪,就没有这个待遇,他只是死后才受追赠为“武泰军节度使”。

所以徽宗也是利索,断然打破祖宗的成规,破格提拔了这位立功的太监。

这个时候徽宗锐意进取,大胆挣脱祖宗的羁绊,表现可圈可点。

可是这对童贯的恩待,就大了去了。

太祖太宗之所以严禁太监干政,是因为他们明白唐代太监误国的惨痛教训,才断然严禁太监进入庙堂。

其实不仅仅是唐代,唐以前的太监乱政就已经很严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