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及对合适的人物对象使用。
岳飞在解释和定义了什么是人庸衢以后,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特别举例说明。
“比如说,宋朝的职官制度,开国皇上和大臣为了照顾那些被解除兵权的将领,将他们养起来。
“你们看到这个做法的弊病吗?估计你们看到了现象,或者觉得合情合理,或者觉得哪里不对。
“这根本就是不合理,而且毛病很清楚,就是违反了天道,没有做到人庸衢。
“何以言之?天道明明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是这种职官制度,却是光发俸禄不干活。
“不干活,还谈何‘天生我材必有用’?明明是不用。
“还有,那些俸禄,不是钱财就是粮食,是为了让人吃了用了以后,去持续发挥他的才能的。
“可是,发了钱财以后,当事人却啥也不干,让天道产生的钱粮无用空耗。
“所有的三冗问题,都是天理和人庸的问题,或者天理和人庸二者之一错了,或者二者都错了。
“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
“事情的另一方面呢?有人需要吃饭,吃过饭以后好去干活,可是他却没有饭吃,以至于无法干活。
“如此一来,就搅乱了天理,破坏了应该有的秩序,让需要吃饭的人吃不上饭,如此循环往复,问题岂不是很严重?而且越来越严重?
“在人庸方面,我们察觉到的问题,有的时候是整体制度设计上的错误,比如宋朝的职官制度,因为制度本身就让一些人只领俸禄不干活,而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又是皇上的一念之差,为他的权力集中服务。
“这里我有必要强调一件事情,就是一件事情是不是符合天道,和他是不是有权利干不是一码事。
“比如这个只拿钱不干活,皇上有权这样定,但是这样做不符合天道。
“这也就规定了,研究天道,确定什么是正确的天道,不要受皇帝的约束,皇帝的意见,只是他的建议。
“有可能符合天意,也可能不符合天意,你们天人衢的专家要独立确定。
“这就是明确,这个宗元学坊不是任何皇帝之下的机构,不是为皇帝歌功颂德。
“我再进一步明确,皇帝的一切都在天道之下,而不是在天道之上,甚至平起平坐都没有。
“这个基本原则明确以后,从人庸衢开始,后面的物流衢、幽通衢、赋税衢都是如此,正确与否以天道为准,而不是以皇帝的旨意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