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车轴的同时,岳飞还看到了其中另有猫腻。
原来那些战车为防损坏,那些匠人在车轴和车轮之间还装置了一层铁锏,以减少车轴和车轮二者的摩擦,造成快速磨损,对车轴和车轮都会有重大影响。
岳飞仔细观察,这些保护车轴车轮的铁锏为半筒形瓦状,每个轮子上都有四块块,均以铁钉固定在轴杆上,正好插在车轴和车轮的中间。
还有一种东西就叫枒饰,就是上端分叉的一种物事,是一种包在车轮辋上的铜片,纵断面呈凹形,固定在轮辋上的接缝处。
轮辋的构造则是双层结构,每层均由两个半圆形木圈拼成,里外两面的接缝错开,互成直角,造成每一轮辋有四个接缝处,用四个枒饰加以紧固。
这种战车的驱动力是每车驾四匹马,其中中间两匹马称“两服”,用缚在“车衡”上的轭驾在车辕两侧。左右的两匹称“两骖”,以皮条系在车前,拉车时一同用力,配合中间的两服驱动战车前行,当然这是前驱方式,拉着战车向前跑,当然对敌战斗时也是首当其冲。
战马虽然宝贵,比人还是差了一些,它们必须头前阻挡敌人的攻击。
一共四匹马加一起,合称为“驷”,这种大型战车加上十个甲士,即使司马同时拉车,也非常繁重。
因此战车不能长途奔袭,不然拉车的战马首先顶不住了,还如何对战。
那些马具中间,有铜制的马衔和马笼嘴,这是御马的关键用具,那个御马的专业人员对这些东西要非常熟悉,才能如臂使指,让那些战马按照主人的需要行动,否则不用敌人打,自己就乱了套,自取灭亡。
马的身上也装饰主要是铜饰,比如马镳、当庐、马冠、月题、马脊背饰、马鞍饰、马环、响铃等。
其中马镳,在那些倒闭战马的尸骨上岳飞当然看到了那个叫做马镳的东西,大约只有二寸半长,宽也是二寸半,外形呈方形,纯粹的一块青铜,没有任何花纹雕饰。
而这块马镳表面的两侧有两个截面为椭圆形的管状孔,另有一圆孔位于镳孔中间,马镳的另一侧,则有一长方形孔,这个是连捷马缰绳的,以便牵拽。
岳飞知道这个马镳虽然形状不大,作用却十分关键,它处于马嘴的两端,将马衔连在一起,马衔就是真正的马嚼子,因为只有它是横在马嘴里面的东西,而马镳则是处于马嘴之外,里面连接马嚼子外面连接马缰绳,没有马镳,就无从控制马,所以它的作用非常关键。
它的用途,就是将马加以控制,这个要看马镳和马衔加在一起的俗名就是马嚼子。
而马嚼子是放在马嘴里,可以勒住马,让马听从指挥,指哪打哪。
因为马嘴特别敏感,不用很大力气,就能让马知道驾驭者的指令。
因为马衔和马镳必须放在一起使用,所以任何一部分都可以被称为马嚼子。
不过,无论何时在应用的时候,都是马衔和马镳别绪放在一起,缺一不可。
这个控马方法一直没有变化,可见在商朝的时候就已经掌握,而且普遍用在战车上,这点岳飞不能佩服。
而当庐就不是重要的控马工具而纯粹是一个件饰品了,它被固定系于马头部额头中间偏上部,也就是马的头部络头也就是俗称马笼头上的马鼻革与额革部位交接处,也是一件青铜制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