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地方却不这么想,他们首要的想法是我要做官,至于怎么考上的无所谓。哪怕是比拼力气,只要是我擅长的就没关系。
这条政策被如此多的人反对,是因为大多数的读书人读的都是《孟子》,猛然换成《荀子》,他们就不适应了。
但更多的则是对未知的恐惧,不想做出改变的恐惧。
抬头看了一眼陈洪,朱由校面无表情的问道:“没有人准备跪到皇宫前面来吧?”
如果有人跑到皇宫前面骂自己一顿,或者搞一个什么到午门门前去跪谏,这才是真正的麻烦事呢。
至于其他的根本就没那么重要,他们喜欢拦官员的轿子就去拦呗。
“启禀皇爷,不会出这样的事情。”陈洪连忙躬身保证道。
事实上,的确不会出这样的事情,因为这一次锦衣卫和东厂全部都在盯着。
只要有人想要这么干,锦衣卫和东厂准备就直接将其掐死于萌芽里。
谁敢这么做,直接搞死。
朱由校点了点头,他知道陈洪话里面的意思,没有继续问下去。
只要不出这种事情就可以了,为什么不出的原因就没那么重要了。
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身子,朱由校想起什么似的说道:“今天是内务府那边考举的日子吧?”
“回皇爷,的确是。”陈洪连忙低头说道。
“那就准备一下,咱们去看看。”朱由校笑着说道。
事实上,朱由校在皇宫里面待得真的有一些烦闷了;另外一点,自己对内务府那边的考举真的很在意。
原因很简单,这是以后的一条路啊。因为公布准许胥吏参加,所以引起了不少的风波,但并不是很大,因为这毕竟是皇帝的家事,所以其他人也不太好过多的干涉。
根据方正化前几天的汇报,内务府这边的确是收到了不少胥吏的报名。
对这些胥吏来说,考一下试试又没有什么坏处。
再说了,谁愿意当一辈子的胥吏?
只要能够考到内务府去,那可就是官员了。虽然是皇帝家的私人官员,甚至有可能会被骂成皇家的奴仆,那又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