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废宋儒,学汉儒(万字,盟主云哥的fans加更)

作者:纣胄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直到宋应星转头看向张余,神色依旧带着些激动的问道:“你觉得我们能做得成吗?”

张余点了点头头说道:“我们一定能做得成。”

说完这句话之后,张余咬着牙说出了两个字,“一定。”

像是在给宋应星信心,也像是在给自己信心。

在另外一条街上,朱由校装扮成一个富家公子哥正在瞎晃。

陪在他身边的是大太监陈洪,此时一副老管家的模样。

还有一个就是戚元辅,这个朱由校亲自挑选的贴身侍卫头领。他就更简单了,打扮的就像一个有钱人家的车夫。当然了,还有护卫的意思,因为他带着刀。

至于其他人,则散落在各处。

朱由校手里面拿着一把折扇,不时哗啦一声展开,摇晃着向前走,颇有几分纨绔子弟的意思。

要是带上几个打手,调戏一下良家妇女,妥妥的街头恶霸。

不过朱由校自然不可能这么干,虽然他心里面也很想试一试。

果然人的心里面都是有阴暗面的,压抑久了干坏事都觉得兴奋。

转过一条街之后,朱由校来到了内务府的门口。此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朱由校走过去看了一眼之后,转身便从另外一个门走了进去。

这里边来考试的人大概分几类,首先就是勋贵和勋戚家的。当然了,肯定不是嫡系子弟,庶出的有可能都不是,大部分都是旁支或者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亲戚,或者是手下的家人,比如管家的儿子之类。

这种操作朱由校也不意外,一旦管家的儿子去了内务府,那就相当于自己家人进去了。所以勋贵勋戚经常干这种事情。

除了这一拨人之外,还有穷苦的读书人。

不要以为每一个读书人都是有钱的,穷人还是非常多的,想搏一个前程的人更多。

穷秀才,穷秀才,这三个字不是白叫的。在民间就有这样的说法,穷秀才,金举人,银进士。

这种划分的方法,一方面说明了他们的考试难度,考中举人之后进士反而好考了,另一个方向也说明了经济实力。

要知道,大明朝现在几百万上千万的读书人,每三年考进士才考中多少?考举人又能考中多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