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为大明之崛起而读书

作者:纣胄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一下就难住了冯从吾,他本身就不善于机变,一时之间居然不知道怎么回答。

朱由校看了一眼冯从吾,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

显然冯从吾不能回答他这个问题,这就让朱由校有一些失望。

虽然你们转变的很快,但是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没有悟清楚的话,那你们要做什么呢?

抬头看了一眼张余,朱由校发现他似乎有所异动,于是便问他:“你有什么想法?”

张余见朱由校看着自己,还问到了自己,心中就是一动。

事实上,这是他刚刚没有想到的。虽然他很想说,但是陛下没问,他真的不敢说。

在来这里之前,韩爌就嘱咐过他,千万不要乱说话。可是没想到陛下居然问了。

看着朱由校面无表情的脸和十分深邃的目光,张余的心里面就是一动,随后他躬身说道:“学生以为,读圣贤书是为忠君报国。”

听到这句话之后,一边的冯从吾脸色就是一动。

在冯从吾看来,这个答案实在是过于庸俗了,另外也和文人的理想不符。最关键的是,有些太过于献媚陛下了。

不过想到张余的为人,冯从吾也就不吃惊了,他就是这么样一个人。

朱由校听了张余的话,轻轻的笑了。这个张余还真的是没有什么下限。

不过对于张余的这个说法,朱由校不置可否。因为他的这个回答根本什么意义都没有。

在现在的读书人看来,他们读书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至少嘴上是这么说的。

说的光明正大一点,读书是为了明理,而不是什么为了皇帝效忠。他们做臣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致君尧舜上。

说白了就是要让皇帝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个致君尧舜上就很有意思了,是让的意思,这里面强调的是他们本身。

谁让皇帝像尧舜一样圣明?

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而不是一昧去听皇帝的话。如果一昧去听皇帝的话,那反而成了奸臣,变成了和他们抨击的锦衣卫和东林党一类的人。

所以即便有人提出这个提法,在这个时代也没有办法推行下去,反而会受到舆论的抨击,被更多的人认为是一种献媚皇帝的表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