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 朕本淮西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作者:纣胄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天论》,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

这也是荀子思想之中的非常重要的观点,甚至很多的思想都是从这一思想之中衍生出来的,可以说是荀子思想的基础。

在荀子一书之中,开篇第一句就是这句话。它的地位就像是大学之中的那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句话可以说是荀子思想的总纲,朱由校没想到冯从吾居然会把这句话拿来做考题。

看来冯从吾他们这是铁了心要推荀子的思想了,同时也是把皇家书院当成了他们推荀子思想的根据地。

朱由校看了一眼徐光启和沈庭筠,笑着问道:“爱卿怎么没把这件事情和朕说?”

这句话其实是在问徐光启。

朱由校的态度也很明确,他并不是在询问徐光启为什么没有向自己报告,而是在询问徐光启为什么没有反对。

在朱由校看来。徐光启应该不赞成才对。

听到朱由校的问题,徐光启连忙说道:“启禀陛下,臣觉得这一考题非常的合适。”

“现在朝堂之上纷纷扰扰,士林之中也颇多争论。有人说要推荀子,有人说要学汉唐,更有人说要废除宋儒。纷纷扰扰的不辨前路。”

“既然如此,那就让士子们考一考,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让他们畅所欲言一番也好。”

朱由校听了徐光启的话之后,轻轻的点了点头,随后笑着说道:“爱卿果真是有想法。如此也好,那就朕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至于最终怎么评分,朱由校并没有开口问。

这道题目的答案其实是有两种,一种是赞成,一种是反对。

如果要是赞成的话,就要写出来为什么赞成,那么就要从荀子的思想之中去找答案了。

如果要是反对的话,恐怕就要从孟子的思想之中去找答案了。

至于最后怎么评分,朱由校不用想也知道,从孟子的思想之中找答案的,最后肯定会被抛弃,因为这个道理在这里行不通。

不过朱由校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他问道:“朕记得当年太祖皇帝对孟子也颇有评价,哪位爱卿记得是如何评价的?”

这个时候赵秉忠就站了出来,作为太祖皇帝朱元璋的铁杆粉丝,他觉得这个时候自己要发言了。

于是赵秉忠向前走了一步,恭敬的说道:“启禀陛下,臣知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