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陈洪从外面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喜色,手里面捧着一个拴着红绫的题本,脚步急促。
见到朱由校之后,陈洪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将手中的题本举过头顶,大声的说道:“皇爷,大喜!戚将军大捷!”
对于这个大捷,朱由校倒是不感觉奇怪,只是他也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呈上来吧。”
陈洪不敢怠慢,连忙将题本呈了上去。
至于站在一边的徐光启,此时也已经跪下了,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说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山东之乱如此短时间就平定了,实在是大明之福!百姓之福!”
“快快起来吧。”朱由校笑着说道:“这本来就是应有之意。一群自大的宵小行这样的谋反逆天之举,自然是没有胜算的,他们被剿灭也在预料之中。”
“陛下成竹在胸!”徐光启连忙站起身子说道。
“你马上着手拟定一份奖惩名单,该奖赏的奖赏,该处罚的处罚。这件事情就交给你来办了,赏赐不用太丰厚,但是也不能够太吝啬,知道吗?里面的尺度你要把握好。”
“是,陛下。臣明白。”徐光启点了点头说道,
这种事情对于朝中的大臣来说,算得上是驾轻就熟了。根据功劳的大小,赏赐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在大明朝,最重的赏赐是给边军的。
毕竟边境苦寒,守卫边疆不容易,在那样艰苦的情况下还能够打胜仗,自然要多赏赐一些。
像这一次这样的叛乱,实在是没办法给太多的赏赐。不过给少了也不行,减少了赏赐,下面的人心里面会不舒服。所以尺度要把握好。
不过徐光启也不太在意,这是信手拈来的事。不要说他这一个内阁次辅了,即便是随便交给京城中的一些人,他们也能够把事情办得很好。
“如果没有什么事情,那臣告退了。”徐光启恭敬的说道:“臣马上去安排一下,准备回京城。”
朱由校看着徐光启迫不及待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笑容。
这是生怕自己反悔。
不过朱由校也知道自己的确是该回去了,京城那边也的确有事情要料理一下。
于是朱由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那爱卿就去忙吧。”
等到徐光启走了之后,朱由校看了一眼手中的题本,随手就递给了陈洪,然后直接说道:“收拾一下吧,准备回京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