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六章 天启八年

作者:纣胄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走在这条路上,所有人都肃然起敬。

无论是在这个时代还是在后世,华夏人对这种东西看得都非常重,这应该算得上是一种传承,只不过在后世演变成了博物馆等地方。

比较有名的就是太祖的纪念馆。人们进去之后,自然肃然起敬。

朱由校两人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穿过名臣路之后,转了一个弯,便来到了后面的一个院子。

院子门口的牌子上写着:

齐贤馆。

齐贤馆是朱由校三年前建立的一个地方,在这三年当中,也是出了很多东西。

如果说百工院是大明的科研机构,那么齐贤馆就是大明的思想科研机构。

这三年,在齐贤馆出了不少好东西,可以作为大明思想指导的东西,比如四民论、法理论,再比如现在十分流行的天功论。

这也是朱由校必须要改变的。

如果要弘扬科学知识,那么现在所存在的天人感应的学说就成了这条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天人感应学说赋予了皇家无比的威严,同时也限制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想要弘扬自然科学,自然要跳出这个藩篱。

所以朱由校要与天人感应做切割,跳出了天人感应之后,为自己寻找到一条帝王合法的路线。这个自然就是天命论。

与之前朱由校弘扬的东西一样,只不过之前吵吵闹闹,这一次正式被册封为国策了。

朱家之所以能够做皇帝,那是因为朱家对这个天下有功。上天酬劳老朱家的功劳,所以才会让老朱家做皇帝。而大臣们的功劳,由老朱家来封赏,这叫代天行赏。

与天人感应做出了切割之后,齐贤馆就大力地弘扬自然科学,这两年这些东西传出去不少,给大明带来了不少的冲击,算得上是思想界的变革。

毕竟金尼阁带来的七千本书,加上朱由校收来的一些东西,可以弥补大明很多的不足。

比如地球是圆的,比如各种各样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

这个改革可以说是生根发芽,随着朱由校的鼓励和推广开始大放异彩。尤其是在皇家书院当中,更是让很多人痴迷。

毕竟这学问是要弘扬的。朱由校之前开过一个理学院,效果却并不明显。不过没关系,诱之以利也就是了。

朱由校当时就下了圣旨,凡是理学院毕业的学生,直接赐进士出身,还能封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