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叛乱?”李重润心中一惊。
在广袤的塞北大地上有着众多的游牧民族,除了先后崛起的匈奴、鲜卑、突厥这三大霸主,还有许许多多小部落,尤其是居住在东北一带的东胡诸族最为知名。
他们就是生活在大草原以东辽水流域的胡人。
东胡一系支脉众多,至今比较驰名的便是契丹、室韦、系族等部。
“如今草盛羊肥,为何契丹部落会叛乱?”李重润率先想到这个问题。
狄仁杰长叹一口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岂是一朝一夕有叛乱之心。”
“今年春天,契丹部落遭遇雪灾导致饥荒,向州府恳请赈济,岂料赵文翙不但不给粮食,还对李尽忠等人颐指气使,依旧索要马匹牲畜。李尽忠、孙万荣不忿已久,终于忍无可忍,发动奇袭,夺取营州,将赵文翙诛杀。”
契丹兴起北朝时期,活动于潢水流域,时代以游牧为生,“契丹”在他们的语言中是镔铁的意思,足以见其民风悍勇。
契丹早期分为八部,也曾一度强势,但先后遭受北齐、高丽、突厥和隋朝但打击,部族流散趋于衰败。
李唐建国,契丹主动归顺朝廷,太宗皇帝李世民赐其首领大贺氏李姓,并在其领地建立松漠都督府,后隶属于安东都护府。
垂拱三年,原契丹首领李枯草离病逝,在当时的宰相刘祎之建议下,武则天册封其堂弟李尽忠为左武卫将军、松漠都督,又封李尽忠的妻兄孙万荣为右玉钤将军、归诚州都督,是迄今为止契丹族两大部落。
本来李尽忠非常感激武则天,又同样与复国的突厥为敌,可谓同仇敌忾,但随着营州都督的改换,他和武则天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
一直以来营州都是唐朝、周朝东北的军事重镇,承担着遏制高丽、突厥、维系安东道路通畅的重任。
李治在世时,长期任命周道务担任营州都督,虽然他的能力不是很出众,但他性情谦和、礼贤下士,颇有知人善任之名,杨威西北的唐休璟最早就在他的麾下任职。
因他宽宏有恩,对契丹、韦氏等部也十分亲善,这些部族也都乐于听他调遣,直到改朝换代前夕因病去世,由赵文翙接替其位。
赵文翙出身行武,早年随刘仁轨、薛仁贵打过不少仗,也算是一名勇将,但性情傲慢、暴虐蛮横。
由于常年与边疆各族征战,他上任后一改周道务在任时的宽仁政策,将境内各族均视为夷狄甚至奴隶,管害十分严苛,许多官吏也趁机强取豪夺、压榨牧民。
两年前的室韦之乱就是这样引发的。
但室韦势力薄弱,叛乱很快即被讨平,国内又忙于北征突厥、修建天枢等事,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赵文翙自以为有朝廷做靠山,越发肆无忌惮。
才酿成这样的后果。
李重润听的真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