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下了第三天。
顾关等狱卒,带着十万囚犯,浩浩荡荡准备着。
有人这个时候要问了。
这几百狱卒,是怎么可以一路上押送囚犯,而不出事儿的?这囚犯的人数,对狱卒来说,可是碾压一般的存在。
这里就要说一下,这古代的刑罚制度。
“笞、杖、徒、流、死”五大刑罚,是自古流传下来的。相对来说,流放肯定比死要强。而且为什么要流放?历史原因就又多了。流放,真正的目的,其实是在治理边疆。因为边疆治理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口。人口迁移,是汉民族最头痛的事情,所谓故土难离,很多人,并不愿意迁移到其他地方去。
那这样的话,怎么办?
边疆的贸易市场,是需要极大人口缓冲的,不然那些蛮族,就很容易入侵中原。
那么,只有两个选择。
充军。
和流放。
比如,黥面刺配,林冲当时就是这样。
流放,就又不同了,犯罪程度要严重得多。
但不论是充军,还是流放。
都会在脸上刻字!
也就是黥面!
而且都实行一个保甲连坐制。
所以。
只要登名造册的囚犯,一旦在路上找事情,那在乡里的亲人们,一个个跟着遭殃!
这个后果,还是相当严重的。
流放的人,一般左脸刺罪名,右脸刺流放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