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兴旺

作者:行三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么急啊,再者说了,这点小事你何必亲自跑去,乖,留在永乐城陪我,这先小事,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就好了。”

“嗯,那也行,不过,奏表你快去写。”

“别着急吗,春宵一刻值千金啊,明日吧。”

“不行,快去。”

得嘞,如是,简川只得套上常服不情不愿的来到书案前坐下,在卢海棠的注视下,奋笔直书,言辞激烈,搁下笔后信誓旦旦的说:“放心,我堂堂一个永川王检举一个小小知州,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朝廷一定会严查的,只要证据确凿,这个叫齐创的就等着被砍头吧。”

卢海棠满意的点了点头,‘吧唧’亲了简川一口,搞的简川心头火起,立马横刀立马,提枪再战。

然卢海棠却不知,第二日简川根本就没把这奏表发出去,而是另写了一封密信交由鲁达亲自送往汴京六扇门,并叮嘱一定要亲手交道齐引章手上,至于那奏表,直接一把火烧了。

之所以如此行事,倒不是有心诓骗卢海棠,只是不想让卢海棠担心罢了。

在卢海棠看来,以简川今时今日之地位,搞定一个知州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事实也正是这样,只要简川的奏表送抵汴京朝堂,齐创的结局唯有一字,死。然,死一个齐创无伤大雅,关键是朝堂会不会以为简川的手伸的太长,肯定会的,那么,百官必然会想,简川的手伸的这么长,意欲何为?

继而,百官会疑惑,简川身在北方边境,是怎么知道远隔千里的信州有冤情的?那么,六扇门秘密监察百官的隐秘便会浮出水面,群情激涌之下,皇帝肯定不会承认是自己指使的,百官就算心知肚明也必然要找一个替罪羊出来平息事态,而简川无疑是最佳人选。

归根结底,简川现今功高震主之嫌越演越烈,一举一动均牵动着太多人的神经,当此之际,若想长远,唯有暂时隐忍一途,多做多错,最好是什么都不做,所以简川才会下决定低调用事。

而这些,却不能对卢海棠讲,一旦讲了,其必然替简川担忧,继而自责自己给简川带来了麻烦,且会要求简川不再理会此事,而她自己则会再回信州去和她的师妹共患难。

这样的结局是简川不能接受的,兼之他本就是一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不知道倒还罢了,既然知道了,当然得管。

其实无非是迂回一下而已,密信递给了齐引章,其自然会明了简川的心思和顾虑,然这事情本就不难办,且根本不需要简川亲自上表,如今,邱兰息和葛春竹虽是六品小官,可权势已成,他们随便一个人都能将齐创牢牢钉在审判台上。

而事实正如简川预料的那样,没几日,齐引章便回了信,心中告知,已经查实了齐创的罪证,现已派人前去信州押解,不日就能定罪。

将信给卢海棠看了,不明就里的卢海棠大喜过望,自是好一番怜爱纠缠,略过不提。

又过了几日,卢海棠师妹报平安的信件也到了卢海棠手里,至此,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告一段落,然此时的简川怎么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竟在不久之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出了一桩震惊朝野的大案要案。

然这乃是后话了,年前最后这几日,永乐城更加热闹,因为第一批通商西域的马队回到了永乐城。

这支三千人的马队,乃是由苏氏商行筹建,由燕云军一个营沿途护送,自永乐城出发,经西夏境内过河西走廊,途径库尔勒,阿克苏,而至喀什方回,他们带去了大宋的丝绸,茶叶,瓷器,换回了数不尽的奇珍异宝,收获颇丰。

然简川却不满足,苏氏商行的第二批商队已经准备就绪,甚至都等不及过了年,简川的目标是地中海,是欧洲,他要从那里,带回数不尽的金银用以储备,以备乱世。

第二批,第三批,源源不绝,从苏氏商行带头,到滋生出无尽的民间商队,他们自四海而来,到永乐城中转,渐至有外商来到永乐城,再经永乐城将他们的货物售卖向三国,以此牟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