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来的吧?”瘦子抬了抬下巴,问他。
赵青松点了点头。
“干生意的?还是买东西?”
这回赵青松没说话,淡淡地看着瘦子,对方被他看的心虚了一截儿,摸着鼻子有些不好意思笑笑:“我看你就像做生意的,我也是,实不相瞒,我从南方过来,到这边好几天了,主要是过来看看市场。”
他凑近赵青松,压低嗓音:“兄弟,我给你说,我们南方那边可活跃了,听说上面有了放开手的意思,绝对是个好消息啊,此时不干更待何时?”
赵青松挑眉看他,瘦子见赵青松就要走人,一把拉住他,急声道:“兄弟,我看你像干大事儿的,我才给你说的,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是真的,我不忽悠你。”
这人给赵青松的感觉跟宋小山似的,油嘴滑舌,又缺根筋儿一样像找不到门路乱闯的外行,真不像他说的那般来看市场做生意的。
赵青松给栗蓉弄了一辆自行车,让她每天来回学校和四合院之间方便许多。
有时候有晚自习,栗蓉就不回去过夜了,她是觉得没关系,反正踩着自行车,不到十分钟便到家门口,但赵青松觉得奔波,两人商量完的结果就是有晚自习就在学校过夜。
有了赵母过来帮带安安,赵青松开始全身心投进事业建设当中。
日子不紧不慢却过的很快,眨眼就入夏,知了叫来了夏天。
清大近春园里的树木郁郁葱葱,柳条儿都要拂上湖面,湖里浮起一朵一朵的绿荷叶。
等盛夏,就能看到荷花了。
年初入学的大学生们,面临着期末高考。
栗蓉以前看书,总看到八十年代初的大学生,普遍拥有一种“知识饥渴症”,当时还出于高科学高信息化时代的栗蓉不能理解。
现在,她懂了。
八十年代初的大学生,他们正处于文化断裂的一个年代,且深知知识改变命命运,带着无比昂然的热切投身学习于投身自我。
栗蓉处于这样的环境中,被带动斗志。
因为有赵母在家看着,栗蓉临近期末,回家的次数减少,在没有课给学生复习大考的日子里,埋头扎进图书馆。
她人长得好看,每次到图书馆都能吸引不少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