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天下动荡

作者:一条小小鱼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师弟,如今金国蒙古战争呈现胶着态势,四川又有如此天灾,必然会造成大批流民,我们的时机到了,吩咐下去,全部进入紧急状态,务必按照计划一鼓而下!”

“师兄,金国似乎还有着余力,现在行动——?要不再等等?”

“金国虽然已经从蒙古的突袭中反应过来,看上去似乎还有着大批精兵良将,丢失的土地也正一一被收复,但眼下金国收回一寸土地,就是多了一个包袱,大批的难民百姓会对金国造成沉重的压力,而蒙古已经后继乏力,退兵已经成为必然,现在天时地利人和俱在我们手中,如何不能行动,吩咐下去,等我号令!”

“是,师兄!”

嘉定九年,四月一日。

本已动荡的天下在这一刻变的更加动荡起来,历史在这一刻也悄然改变了轨迹。

随着顾源的一声号令,仅余万余守军的潼关在外有顾源两万大军,内有顾源内应的情况下轻松易手(潼关另一半的守军被调离潼关攻打蒙古大军)。

半月时间,顾源整编军队,招收流民,起兵五万,号称十万大军从潼关入陕西,一时间,陕西局势糜烂,金国又遭重创,首尾不能兼顾,一时竟有亡国之相。

4月15日,金国凤翔路秦州唐进、何进率十万之众欲归附南宋。但南宋四川制置使董居谊面对无论西夏还是金国、叛军还是百姓,一律是一个态度:拒之不纳

金知平阳府胥鼎,闻蒙古兵度潼关,本欲派遣必喇阿噜岱、图克坦伯嘉帅兵万五千,由便道济河趋关陕。

又闻潼关已经易主叛军,大惊,担心叛军与蒙古合流,遂遣使游说。

与此同时,蒙古大军欲要度潼关直攻汴京,宁志明领大军一万人驻守潼关,对峙蒙古大军于城下。

整个陕西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局势演变令人眼花缭乱。

蒙古、金国、顾源甚至宋朝各自插了一脚,在这其中,最焦急的自然是金国,若是顾源不顾一切放开潼关让蒙古入境,金国慢慢占据的战略优势必然出现巨大的漏洞,甚至在蒙古铁蹄下有着一败涂地的可能。而与之最不想干的自然是宋朝,不论其他三方打成了怎样已过乱粥,于宋朝而言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为了防止自身陷入这个泥潭,宋朝已经连送上门的肥肉都弃之不顾(戊戌,秦州人唐进,与其徒何进等引众十万来归,四川制置使董居谊拒却之),可以想象如今的局势是多么的混乱,任何一方一步踏错就有可能造成江山倾覆,战乱连绵,从这个角度来说倒也怨不得宋朝拒绝收留金国唐进及其徒何进的归附。

不过这个消息传来到也让仍旧心念宋朝的李志常等人失望不已,如此没有担当,只想着独善其身,又哪里能值得效忠呢!顾源的队伍无形中凝聚力又上升了一分。

潼关局势牵动了金国的神经命脉,决定了蒙古的此次攻金的战局,牵动着宋朝的注意,一时间不知多少英雄豪杰彻夜难眠。

四月二十日,顾源上表金国,自愿称臣降金。金宣宗完颜珣大悦,封顾源为陕王,顾源慨然接受,一时天下大哗,无人知晓顾源为何人。

四月二十五日,宁志明兵出潼关,与埋伏在外的顾源里应外合,将潼关城下蒙古主力击溃,蒙古帅大部撤退,顾源尾随蒙古离去,一路衔尾追击,迫使蒙军主力不得断尾求生。

四月二十七日,李志常带兵伪装败退蒙军诈开西安大门,西安中蒙古守军空虚,再加不善于守城,仅一日,李志常夺得西安。

四月三十日,自潼关溃逃的蒙军主力在西安城下遭到埋伏,尾追而至的顾源同西安城中的李志常前后夹击,彻底击溃蒙军主力,自此,陕西境内蒙军为之一空。

自公元1215年5月成吉思汗率兵南下,包围西安,一番激战后击溃救援的金军,金军主帅弃城而逃,城中军民投降,蒙古军终于占领陕西为时已经一年。蒙古虽然统治了陕西,但蒙人生性残暴,动辄杀人灭族,陕西百姓无论汉金深受其苦,顾源大军所过之处,陕西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仅仅一年,陕西就脱离了蒙古的统治,落入了顾源的手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