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中所谓的“薄”其实就是要担心自己的大龙出现死活问题,他只能牺牲一些局部利益,在每个地方都让出一点目数。
这样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经过后面60多手的争夺,李襄屏的黑棋已经把目数赶上。
这就有点像是一种“先弃后取”的下法了,李襄屏暂时先把将近10目的利益放出去,然后又通过之后一系列的收官,再把失去的目数重新给收回来。
这种下法在围棋当中,也可以称为是一种“后中先”,并且是比较高深的“后中先”。
为什么说这种“后中先”比较高深?
一如大李当年的“官子迷雾”让人看不懂,因为像这种下法,一点一点的收,一点一点的刮,不仅不容易聚焦,有时候还不容易觉察-------
当然很多高手都是死在大李这一招上面了,清点目数明明是自己领先,大李的招法好像也没啥稀奇,几部酷烈也不积极,有时候甚至还显得稍缓,最多最多也就像蚊子咬人一样让你“麻”一下。
可是就在这样的下法中,你会发现自己好像陷入了一团迷雾,自己的目数竟然越收越少,对手的目数越来越多,更过分是到了终局你一算,自己竟然又是比他少半目…….
今天的这盘棋,李襄屏就是标准的“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了,他正在用大李最招牌的动作对付大李。
更重要的是他到目前为止做得还不错,区区60手棋三十多个回合,他已经把10多目的窟窿给抹平-------
要知道即便是在李沧浩的最巅峰期,他也没有干过这种事的。
大李经常抹平5目以内的窟窿,6目到8目的窟窿他对韩国前辈老曹老徐等人干过。
但是抹平10目以上的窟窿,在大李的职业生涯同样很难找到类似的代表作。
可是就在今天,李襄屏貌似可以完成这个任务了。
并且他还是直面大李完成这个任务,这当然就让余斌古大力等人连连感慨。
当然喽,衡量是否完成任务只有一个指标,那就是李襄屏是否拿下这一局。
李襄屏拿下没有呢?
于是等古大力发完感慨后,大家又开始新一阵的忙活,开始帮黑白双方清点目数。
下午3点40,当比赛过了160手,第一遍清点结果已经出来了。
“多少?”
老聂盯着余斌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