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顾律是准备开始第一部分的研究,即构造极小模型纲领的标准丛和法诺簇的联系。
这是最简单的一部分,同样是整篇论文的“地基”。
地基一旦确定,很难再修改,除非……全部推倒重来!
顾律选择极小模型纲领当做打开bab猜想大门的一把钥匙,理由已经说过,但能否成功,说实话,顾律没有百分百的把握。
但百分之六七十的把握还是有的,否则顾律也不会如此果决的选择拼一拼!
研究工作已经开始。
但让顾律颇感蛋疼的一点是,他的科研基金申请报告已经提交了十多天,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应。
这是很不正常的。
要知道,燕大对于在职教职工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是十分巨大的。
单在燕大内部,就有校级的科研基金和院级的科研基金,供科研工作者们申请使用。
而燕大数学院。
数学科研工作,不需要多么大型昂贵的设备,不需要多么珍惜无比的材料,更不需要专门的实验室。
所需要的,只有纸笔这些文具而已。
但拥有的科研资金,燕大数院得到的份额虽说比不上物院和化学院这些,但比起其他学院差不了多少。
这就导致,燕大数院的教师们,申请本学院的科研基金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只要不是数额过于庞大,资金用途明确,审批的过程很快。
这次,顾律只是申请了三万元的科研基金,只是为了可以给雇来的打下手的同学发点工资而已。
没想到的是,十多天过去了,他那篇科研基金申请报告就像是石沉大海一样,没有回音。
反倒是那论文奖励的的十万元,已经在昨天到账。
就在顾律准备再写一份科研基金申请报告,给学院发过去的时候,电话突然想起。
“大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