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运粮路上的险情

作者:湖州小老头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刘镛对寿松惊讶道:怎么搞的,船靠岸了我们快瞧瞧去!

他们仨走出船舱一瞧,可了不得了,靠岸的只有他们乘坐的这艘船,后面的船都不见,且红鼻子阿三的镖队和运粮的船夫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寿松和刘镛面面相觑,都道:我们上当了。

寿松问道:这可怎么办好?

刘铤道:我们人没事,已是万幸。

刘镛懊悔得直拍脑袋,道:都怪我看走了眼,我们就这么回去,也太窝囊了。顾六公公若知道我们丢了粮,他老人家怎么受得了。

寿松想到父亲,难过道:贯经兄说得也是,这是我阿爹最后的心愿,我们不能就这么回去,再想想法子吧。

三人商量来商量去,刘镛提出再回三山岛寻找红鼻子阿三的线索,寿松和邢墭觉得太过冒险,坚决不允。

刘镛望望湖面,只见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便建议道:我们还是打探一下这儿究竟是什么地方。

大清早,江上船只不多,好不容易驶来一艘小渔船,他们赶紧挥手拦截,渔船不知三人底细,不敢靠近,寿松喊道:“老伯,这里是哪儿呀?”

老伯见是问路的,便稍靠近一些,大声回道:“往东十里便是烈山!”

刘铤对江苏熟悉,他说:这儿已是苏皖交界处,也不晓得红鼻子阿三把粮船藏到哪儿去了。

刘镛皱眉道:看来红鼻子阿三是个老手,一定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他们劫了货物,必须有销赃的地方,昨晚我们入睡时船儿尚在三山,这里湖面上无非就这么几个镇,我们雇条小船沿线打听,定能查到他们的踪迹。

寿松担忧道:即使查到踪迹,我们几个又能如何?

刘镛胸有成竹道:这里已是江苏地界,我们兵分两路,刘铤赶回去,谁都不要说,直接去找我的亲家,让他向马大人求援,我和寿松沿湖打探,若哪里发现可疑,便在渡口绑上一块红布,给邢墭报信。

刘铤答应后,便先行上岸而去。刘镛和寿松、王宝和雇船沿着各岛行走,每逢码头便上岸查看,三天后,他们在西山渡口发现大量大米散落。

刘镛和寿松立马上镇上打探,西山镇不大,一共只有一万多人口,兴记粮店在镇西,刘镛和寿松在兴记粮店门口面摊上叫了两碗面条,他们慢吞吞地吃着面条,两双眼睛四处张望。

面摊老板见刘镛他们不像本地人,问道:客官从哪来来?

刘镛道:我们从湖南过来来,听说你们这里粮价便宜,想贩点大米回去。

面摊老板笑道:您耳朵可真灵,前天刚有好多车大米运来咱们和州,粮价一下子就跌了好多,消息传出去,估计明后天各地贩粮的都要涌来了。

刘镛和寿松心里一个咯噔,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心里有数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