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年轻时,有时候会做一些饼送给乡亲们,这些饼可是十分抢手。
“只要下决心要开饼铺,铺子的问题我来解决。”
苏醒看了聂锦程一眼,他当然也同意,岳母做的这些饼很有意思,又不同于甜点类饼,结合蔬菜肉类做成,甚至可以当下饭菜,而他做那些也只能当饭后甜点。
这种做法他只是在『食记』中看父亲提到过,跟药膳一样,并没有解析具体做法,名称也没有。
『食记』或许是当世最高端的菜式著作,但仍旧不敢说是面面俱到,很多来自于民间的经典菜式还是没有收录,这就应了那句话,学无止境。
应老爷还是担心夫人身体吃不消,她年龄这也大了,做饼也是耗费体力的,何况现在也腾不出人手去帮她分担一点。
应母还是比较坚持,说她这些年在人家家里做仆人,脏活累活没少做,没有老爷说的那么娇弱,做一点饼还是没问题。
她跟苏醒说,铺子不用太大,就一个小房间就行,前提是要靠近应家小馆或者酒铺,到时候也能相互有个照应。实在不行,支个帐篷也能营业。
老爷子见夫人这么坚持,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答应她的请求。
“好,那就这么定了!”
最有权威的采薇拍板决定,让苏醒吃完早饭就去寻铺子,她们稍晚一点就去应家小馆。
这饼铺不是说开就开的,这些日子以来,他们已经深谙做生意的门道,有时候需要做一些铺垫才能事半功倍。
采兰自然明白姐姐会交代一些什么,还不等她开口,采兰表示让姐姐放宽心,一切都会按照要求办。
厺厽厺厽。吃完早饭,采薇跟聂锦程他们立即去应家小馆,准备开门营业,苏醒则去街市寻铺子。
采兰告诉母亲,既然决定要开饼铺,第一步就要做宣传,但是应母从来没有听说这类词汇,采兰回复这是从姐夫那里学来的,他带给姐姐跟自己很多做生意的朝前思想,也正是在他的帮助下,姐姐才能做出这么大的产业。
虽然应家现在的产业都是采薇亲自换来的,但是聂锦程的建议跟智慧也起了决定性作用。
“嗯!这个女婿还是挺靠谱!不过苏醒也不错!我记得他小时候弱不禁风,现在也能保护人了,这女婿我也喜欢。”
“母亲,你说什么呢!苏醒才不是你女婿呢!”
采兰羞红了脸。
采兰说的宣传,就是让母亲先做一点饼,挨家挨户送给乡亲们品尝,她们开应家小馆时,也是用这种方式,只要乡亲们认可了这种味道,自然会做到一传十、十传百。
舆论跟风向,这种比较流行的宣传模式,前期肯定要吃点小亏,但后来会占大便宜,这也是很多小酒楼食间一直都不温不火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