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逸将身子躬得更低,道“皇上圣明,微臣以为,布恩令福泽百姓,是为壮举,虽眼下触及贵族豪绅的利益,但日后可让百姓富足平等,长久来说,能使国泰民安。”
“哦”
赵洞庭微微诧异道“此话怎讲”
希逸抬头瞧瞧陆秀夫等人,道“皇上推行布恩令,应是有意废除贱民制吧”
这种事,很多人都看得出来,但没人敢说,怕惹得赵洞庭不高兴。
希逸原本苦读诗书,便有成为官吏之心,只奈何是贱民出身,哪怕有柳弘屹为他游走,也始终不能如愿。幸得碙州之战时送信有功,受赵洞庭特封,才成为海康县县令。对于赵洞庭的布恩令,他可以说是最为感恩戴德的。
他最是清楚贱民的苦。这等人,很难翻身。
而眼下赵洞庭的布恩令,却是给他们翻身的希望。
没有谁愿意世世代代为奴,更何况,贱民中也有不少心存大志之辈。
赵洞庭不禁又笑了,“贱民十有都在为贵族服务,将他们排除在外,那废除贱民制还有什么意义”
陆秀夫、陈文龙等人见到赵洞庭此时的神情,都不禁是怔在当场。
他忽然想到改革时期土改的事,那些地主,不都被斗垮了
赵洞庭并没有隐瞒自己心中的想法,道“朕的志愿,就是要让这天下平等,不再有贱民奴隶。只要有学识,人人都可为官,人人都可为国效力。”
赵洞庭敲打过张世杰后,敢于放权给这些大臣,也是因为看中他们这点。
他们都是从临安跟来的,家里的田产、商铺什么的早都没了,是以倒也不反对赵洞庭的这个想法。
这里特权,那里特权,以后这些贵族得被惯成什么德行
在这点上,连陆秀夫、穆康巽他们都远远不如希逸看得透彻。因为,他们都是贵族出身,或是寻常百姓家通过科举而功成名就。
这也是南宋朝廷现在最大的优点。
他们有意为国效力,却因为出身,投报无门。
而绕来绕去,事情又因为陈文龙的这句话而回到原点。
赵洞庭微微撇嘴,“给什么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