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科幻巨制

作者:鲜衣怒马再少年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3d电影的第一次商演是1922年9月27日在洛杉矶大使饭店戏院放映的《爱的力量》。

该片采用了红绿立体电影模式,同样只有一名观众。

后来他们在纽约向院线经理们推销这部影片,但没人愿买,这部影片渐渐被人遗忘,直至现在已经彻底遗失。

之后的很多年,虽然技术不断创新突破,但这种电影,还是没有深入人心。

直到进入50年代,西方国家的3d电影进入了短暂的黄金期,出现了很多良秀不齐的这种电影。

但还是那句话,极为短暂,犹如昙花一现。大家对这种电影的关注度,还是不够。

而且在宣传方面,也没有做到最好,毕竟这种片子拍下来,给人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感觉。

直到70年代,一部叫《空姐》的3d电影突然火了,但火了也是因为这是一部成年人的那方面电影。

为什么喜欢看这种,懂的人都懂……

这部电影用了不超过百万元的小制作,却创造破亿的票房!

一时间,圈子里的人仿佛都发现了流量密码。

在这部电影的带动下,整个70年代的3d电影多半是些成年人的电影和特别吓人的恐怖片为主基调,甚至还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曾经风靡一时。

但因为技术的不长进,很长时间以来立体电影最大的致命弱点就是有技术无情节,人们看3d电影就如同看马戏,纯粹图的是一个新鲜劲儿。

这使3d电影一直只是作为一种电影附属品而存在,从未作为电影业的主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后世。

没错,实际上,后世最先进的3d电影,和十几年前的视觉效果,也差不多少……

直到2009年后,3d电影的发展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人们需要精神层次的刺激,加上东方大国电影市场开始火爆,对于这种新鲜的,感官上刺激的3d电影尤其是情有独钟。

随后,这一类的电影,彻底被解锁,成为了时下主流,打开了属于自己的元年。

就拿《阿凡达》举例,他的火爆,和3d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说了这么多,也就是说,陈昂现在所处的2004年,实际上对于3d电影的概念,大部分人还是处于模糊之中。

当然,这个模糊指的是在国内市场上的模糊,毕竟在国外,3d电影虽然没发展起来,但耳熟能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