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出帐去。大战在即,营中却出其地安谧,不时听得有士兵的鼾声传出来,天空中一轮半圆的月亮高挂在城头。轻风徐来,有时传来几声换岗的吹角之声,周围一片宁静。
我走上城头,明天要在城头守着的诸军正在忙着加固工事,他们也都没注意我。我正看着,边上忽然有人道:“楚将军!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上来?”
那是路恭行。他大概也缺少休息,两眼布满了血丝。他是南门主将屠方的副将,南门是攻击主力,他要负担起前后接应和布置的重任,实在很累。我向他行了一礼道:“路将军,我睡不着。”
路恭行走到我身边,笑了笑道:“楚将军,马上便要有一场大战,不休息好可不成。”
我讪笑了笑。这场大战胜负仍然未知,虽然文侯说得大有把握,但我还是觉得胜算极少。我叹了口气道:“休不休息也是一样,明天这时候,路将军大概就看得到我战死后的尸首被抬回来了。”
路恭行脸色一凛,看了看四周,沉声道:“楚将军,你现在可不是一个百夫长了,怎么还说出这等话来?”
他说得很冷,我也只觉身上一抖,心知自己有点失言。我对战事很悲观,自己想想可以,确实不可以到处乱说,不然把文侯好不容易鼓舞起来的士气都打了下去,但我们原本还有的五分胜算只怕又要丢掉一分。我垂下头,忙道:“路将军说得是。只是楚某身为军人,为国捐躯,死而后已,这个打算自我入伍第一日便有了。”
路恭行也沉默了一下。我说的并不是虚言,他也该知道这一战的凶险。而且这一战已不仅仅是一次战役了,可以说是帝国最后反扑的机会,胜了,事态尚有可为,败了,那是整个帝国,不,是整个人类的败亡。路恭行深通兵法,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他拍了拍我的肩,笑道:“就算楚将军你有必死的决心,也不要把死啊活的挂的嘴边。当初前锋营二十百夫长,现在可只剩了我们几个,我还希望凯旋后大家再聚一聚,一起庆功呢。”
武功南征时的前锋营的二十个百夫长,算下来现在一共也只剩了我们六个人。只是,这六个人里除了钱文义,可以说只有路恭行和我最为接近了,另外三个虽然不至于是我的仇人,但也已行同陌路。刹那间我又想起了当初路恭行带着我们冲杀的情景。那时如果没有路恭行出色的指挥,只怕我们早就全军覆没了。现在我接替了路恭行的位置,可是想想看我实在远远不及路恭行。在赴援东平城时如果没有甄以宁帮我,那时只怕前锋营便已一败涂地,也不会到今天了。
他的一席话如冷水浇头。我又向他行了一礼,道:“多谢路将军指教。”
这时,从城头高处突然响了一声笛声,吹的正是那葬歌的曲调,悲壮中更带着几分苍凉。我们都吃了一惊,同时抬头望去,只见箭楼上站了几个人,正在吹笛的正是穿着白袍的文侯。
我几乎以为又回到高鹫城破的那一天了。但文侯吹出的这支葬歌更为激越,便如一支长剑,带着寒光直插云霄。城头上所有的士兵都在侧耳倾听。笛声不断地往高处吹去,到了最后几个音符,更是响遏行云。听着这笛声,我的精神都为之一振,这笛声象是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让人忘掉恐惧,忘掉怯懦。
这一战,我不是为了帝君卖命,而是为了帝国千千万万的百姓,更是为了她。我抬起头,方才的颓唐已一扫而空,只觉身上充满了力量只待爆发出来。这时路恭行叹道:“文武二侯,皆是当世笛之名手,果然不假。”
我的手摸到了郡主给我的铁笛。郡主那天跟我说希望我好好学习一下音律,只是我一直没有空,也只是放着。如果这次能够回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太子曾说什么音律中也有兵法在,那只怕是顺口胡扯的,但音乐的确可以鼓舞士气。
城头的士兵加紧修整着破损处,天色正暗,他们做得却更快了。我看着箭楼上的文楼,天风猎猎,吹得他的白袍在风中不住飞扬,几疑要凌空飞去。
凌晨时,随着一声吹角,城门缓缓打开。
那是通天犀角的声音。晨光熹微,角声却凄厉如冰。文侯仍然一身白袍站在城楼上,看着即将出发的诸军。
蒲安礼的五千人队率先出城。为了不被蛇人发现,毕炜的神龙炮队隐身在我的前锋营队中。这次是最后的决战了,城中算上勤王军已逾十万,这十万人中只有三万分守东西二门,防备蛇人左右夹攻,其余七万都已聚集南门。
当初武侯十万大军南征,在围城时十万军分守四门,从来没有这么多军队聚在一起过。文侯将这七万人布成了十数个冲锋阵,我想他的计划定是由蒲安礼发动冲锋,这样蛇人必定也会将主力聚集在南门。而蒲安礼这五千人多半得有去无回,等蛇人击溃蒲安礼冲上来时,再由神龙炮打它们一个措手不及,趁蛇人混乱之下,再以大军尽数冲上。如果总攻得手,东西两门各聚的一万五千人也会开门杀出,成三面包抄之势。
蛇人现在的数量也已有近十万之众,虽不至于尽数扑上,总也会有六七万主攻南门。现在的军力是以一对一,如果正面交锋,我可以断定帝国军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难道,文侯还会有什么奇计么?